中醫怎麼看眼症?


眼睛古人認為是一身之精明,五臟之日月;《黃帝內經》稱之為“精明”、“命門”。通過經絡臟腑的密切聯繫,眼睛和其他組織器官共同構成一個有機整體。眼晴能夠明視萬物,辨別顏色,必須依賴五臟六腑之精氣的滋潤。臟腑、經絡功能失調,以及血津液失常,均可反映於眼部,甚至引起眼病。反之,眼部疾病也可通過經絡影響臟腑,致氣津液失常,出現全身性反應。據此整體觀,中醫師在處理眼科疾病時,特別注重眼睛與身體臟腑、經絡、氣血津液等的關聯,會全面觀察病情後才作出診治。
 
身體經脈周密地分佈在眼部周遭,源源不斷輸送氣血,以確保眼睛與臟腑在物質上和功能上的密切聯繫。十二經脈奇經八脈之中,肝經及心經直接連繫目系(視神經);三焦經與膽經在眼外角交接;胃經挾鼻上行胃根部交會後,旁行入內眼角;任脈和督脈抵眼眶下;陰蹺脈和陽蹺脈達內眼角。眼睛與臟腑之間,依靠經絡的連接貫通,保持著有機的聯繫,維持視覺功能。
 
眼睛與五臟六腑之間的關係各具特點,其密切程度亦不等同,當中與肝臟最為密切。中醫素有“肝開竅於目”一說,其生理病理聯繫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 肝之經脈上連目系: 足厥陰肝經自下而上,沿喉嚨之後入鼻咽部,上行連於目系而出於額後直達巔頂。臟腑精微物質均通過肝經脈道,上行以養眼睛。
  • 肝之氣血上濡於目: 肝主藏血,人體各部血量的增減,與肝的藏血功能密切相關,這一功能又依賴肝氣疏泄協調來完成。若肝氣疏泄,肝血充盈,升降適當,出入有節時,肝之氣血源源上濡於目,眼睛就會視覺敏銳。
  • 肝有病變常累及目: 肝病常累及目,在臨床多見。如肝陰不足可致兩眼乾澀;肝血虧損可致視物不清或夜肓;肝經風熱可見目赤癢痛;肝火上炎則見目赤疼痛;肝陽上亢多見目眩頭痛;肝風內動常見雙眼斜視等。現代醫學亦認為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肝病,均可引起眼科併發症,例如鞏膜黃染、視物模糊、眼睛乾澀、眼疲勞、眼花、複視等頗為常見。嚴重者還可出現角膜感覺減退、視網膜出血等。
現代醫學的眼睛解構
現代醫學的眼睛解構

總而言之,中醫認為大多數眼睛狀況是整體健康的反映,臨床有關眼部常見症状的辨識,分述如下:
 
出現視覺變化,首先要檢查是來源於眼內或眼外,以免貽誤病情。
 
  • 視物不清,伴隨眼白充血灼熱,或角膜混濁者,屬外感風熱,或肝膽火熾。
  • 視物不清,漸感昏暗不明,而沒有其他眼部症狀,多為血少神勞,或肝腎兩虧,或陰虛火旺,或肝鬱氣滯。
  • 眼前黑花飛舞,或眼外似有雲霧浮移,多為濁上泛,或陰虛火動,或肝腎不足。
  • 稍為大動作地活動,或久坐突然起立时眼冒星花者,多屬精虧血少。
  • 視力驟降,沒其他眼部異常者,可因熱入營血,或肝火上逆,或陰虛火旺,或氣血瘀阻
  • 白內障病變日久,視力漸失甚至失明者,多屬氣血兩虧,或肝腎不足。
  • 白天視力正常,晚上或居暗室之中,則視物不清或模糊,伴視野縮小者,多屬肝腎精虧,或脾腎陽虛。
  • 視近清楚,視遠模糊者,可因陽氣虛衰,或久視傷睛所致。
  • 能遠視而不能近視,或視遠較視近清楚而言,多為陰精虧損。
  • 眼睛外觀沒異常,但視物失真出現各種異常,如視直如曲、視大為小、視物變色、視一為二者,多屬肝腎陰虧,陰虛火旺;郁怒傷肝,氣滯血瘀;脾虛濕滯,濕濁上泛;或心腎兩虛,精血虧耗。
 
眼痛為常見症状,眼球內外病變都可出現。應先了解疼痛性質以便識別基本証型。一般屬實証的有暴痛、持續疼痛、腫脹疼痛、赤痛難忍、痛而燥悶、痛而拒按;屬虛証的有久痛、時發時止痛、不腫微痛、隱隱作痛、痛而惡寒、痛而喜按等等。
 
  • 午夜至午前作痛為陽盛証,午後至午夜作痛為陰盛証;
  • 眼球外病變引起之澀痛、灼痛、磣痛(痛而有異物感)、刺痛,多屬陽証;
  • 眼球內病變引起之脹痛、牽拽樣痛、眼珠深部疼痛,多屬陰証;
  • 痛而喜冷屬熱証,痛而喜溫屬寒証;
  • 眼紅兼磣痛、灼痛,伴隨眼屎多而黏結,多為外感風熱;
  • 眼瞼熱痛腫硬,伴大便燥結,多屬陽明實火;
  • 眼白微紅微痛,乾澀不舒,多為津虧血少;
  • 眼珠脹痛變硬,多為氣火上逆,氣血鬱閉;
  • 眼睛隱隱脹痛,多為陰精不足,陽亢於上;
  • 眼睛稍加專注視物,即覺脹痛,多為脾腎不足,精不上承,或為陽亢之象;
  • 眼珠深部疼痛,多為肝鬱氣滯,或陰虛火旺;
  • 眼痛牽連巔頂後頸部,屬太陽經受邪;眼痛牽連頭顱側靠近耳朵上方,為少陽經受邪;眼痛牽連前額鼻齒,為陽明經受邪。
 
目癢雖有因風、因火、因濕和因血虛等不同,但臨床上仍以風引起居多。根據其程度與性質,對多種眼病的診斷、預後有很大參考價值。如眼無病而癢,是眼病之前兆症狀;亦有經治療後,症狀漸減而目癢,是邪退正復,氣血得行,眼病將癒徵兆。
 
  • 眼紅而癢,迎風加重者,多為外感風熱;
  • 眼瞼邊緣紅腫潰爛,非常癢澀,或瞼內顆粒肥大,癢如蟲行者,多為脾胃濕熱,兼感風邪;
  • 眼睛又痛又癢,兼紅腫灼熱嚴重者,為風熱邪毒熾盛;
  • 眼睛癢澀不舒,時作時止者,多為血虛生風。
 
眼澀指眼乾燥滯澀或似異物入目般澀痛不適。目澀有乾澀、沙澀之分。眼沙澀,又稱目磣澀,指眼中有異物感。
 
  • 眼乾澀不爽者,多為津液虧耗,或水虧血少所致;
  • 眼沙澀,伴有紅癢熱痛,羞明(怕見亮光),流淚,多為風熱犯目,或肺肝火盛所致,亦可由異物人眼所引起。
 
目羞明指患眼畏視光明,遇光則澀痛難睜。
 
  • 羞明,伴紅腫癢痛,流淚者,常由風熱或肝火引起;
  • 羞明,伴乾澀不適,無紅腫癢痛者,多為陰虧血少所致。
 
目剳指眼瞼頻頻眨動而不能自主的症状,多見於小兒。
 
  • 小兒目剳而喜揉拭,眼白不紅,或微紅羞明,而偏食體瘦者,多為脾虛肝熱,將形成疳積
  • 目剳而眼乾澀少津,眼白不紅或淡紅,口乾咽燥者,屬肺陰虛;
  • 目剳也可見於其他風熱外障眼病或近視眼等。
 
紅腫症狀在眼病常見,其部位多在眼瞼和眼白。
 
  • 眼瞼紅腫如桃,呈彌漫性腫脹,觸之灼熱,壓痛明顯,或兼硬結、膿頭而拒按者,多屬脾胃熱毒蘊積,或兼血分瘀熱;
  • 眼瞼突然腫脹,輕微發紅灼熱,多淚者,多為外感風邪;
  • 眼瞼腫脹如球,按之虛軟,皮色光亮,不紅不痛者,多屬脾腎陽虛,水氣上泛;
  • 眼瞼紅腫糜爛,多為濕熱熏蒸;
  • 眼瞼青紫腫脹,多為氣血瘀滯;
  • 突然眼白微紅,淚液清稀,多為外感風寒;
  • 突然眼白紅腫灼熱(角膜充血),多淚,多眼屎,多為外感風熱;
  • 眼白紅赤如火,為肺經實熱,或三焦熱盛;
  • 眼白紫紅,灼熱腫脹,多為熱毒壅結;
  • 抱輪(環繞黑睛周圍的白睛部分)發紅灼熱,羞明流淚,多為肝膽實熱,提示睫狀充血;
  • 抱輪微紅,視物模糊,流淚,多為陰虛火旺。
 
眼屎很常見,多屬肺熱証,在小兒亦見於肝經熱証。
 
  • 眼屎多且硬結,屬肺經實熱;
  • 眼屎質稀不結,屬肺經虛熱;
  • 眼屎多,性質黃稠似膿,屬熱毒熾盛;
  • 眼屎性質膠黏,多屬濕熱;
  • 麻疹患者在出疹期間,可見眼屎較多,甚至上下瞼緣被眼屎粘連,而不能睜眼,乃風熱外襲或心肺火盛所致。
 
雙眼乾澀無淚者,大多為肝經血虛。
 
  • 熱淚: 眼流淚不斷有熱感,甚至熱淚如湯,且伴紅腫、焮熱、畏光等,多屬肝膽實火,或肝經風熱所致;
  • 冷淚: 流淚不定時,迎風更甚,不紅不腫,多為肝腎不足不能斂淚,或排淚竅道阻塞所致;
  • 淚下無定時,擠壓內眼角有黏液或膿液自淚竅溢出者,大多為心經蘊熱所致;
  • 淚液減少,眼睛乾澀昏花,多為肝腎陰虧,虛火上炎;或脾失健運,氣血生化不足,目失濡養所致;亦可因椒瘡風熱,邪毒滯留,煎熬陰血引起。
  • 病兒哭鬧時,有淚者為病輕,無淚者為病重。
 

參考

《中醫眼科學》
李其中編著,《中醫基礎理論縱橫解析》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
鄒運國編著,《四診心源—解開神聖工巧的不傳之秘》人民軍醫出版社2013。     
周幸來、周舉 主編,《中國民間診病奇術》人民軍醫出版社2007。
 

更多熱門文章

主題

中醫怎麼看眼症?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