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性鼻炎


過敏性鼻炎
 : 定義

西醫

 

過敏性鼻炎的表現症狀有頻頻噴嚏、流鼻水、鼻塞等。專家們分為季節性及常年性(整年都可發生)兩型。

季節性鼻炎又稱為"花粉熱"或"枯草熱",是最常見的過敏性疾病。全球約有2至20%的人口受影響。平均發病高峰期在青少年時期,在夏季有高達30%青少年受難。

中醫

 

有關過敏性鼻炎症狀,早在中醫古籍《黃帝內經》中稱為"鼻鼽"和 "鼽嚏"等。"鼻鼽"意指鼻流清涕,而"鼽嚏"即噴嚏頻頻並有大量清涕,都是鼻病常見症狀。

鼻子是負責呼吸、嗅覺,以及輔助發音的器官。中醫認為鼻功能與內在臟腑經絡調節密切關係。

鼻為對外之門戶,氣體出入之通道。鼻之功能主要依賴肺氣作用;肺氣調和,則鼻竅通暢,呼吸通利及嗅覺靈敏。如肺功能失衡,則可致鼻竅阻塞,鼻腔乾燥或流涕不斷等。中醫治療鼻病,常通過調節及增進肺功能來達到目的。胃乃氣生化之源,鼻賴以其生化之精濡養,方能發揮正常。主藏精,腎臟的支持及滋養,亦對鼻功能非常重要。

肺經之外,督脈循行於鼻柱到鼻頭,而腎主督脈,腎經交匯於督脈,因此鼻與腎可相互溝通。手陽明大腸經止於鼻翼旁的迎香穴(Li20),足陽明胃經則起於迎香穴,再夾鼻上行交於額中。這些經脈在針灸治療鼻病時最為重要。


中醫看鼻與內在臟腑關係


過敏性鼻炎
 : 成因

西醫


過敏性鼻炎,又稱花粉症,是發生在眼、鼻、咽、喉部黏膜的炎症。免疫系統對一些無害物質(又稱過敏原),例如花粉、寵物皮屑、某些食物、煙霧、刺激性氣味或孢子等,產生過度或不良反應。身體免疫系統錯誤地將這些無害物質誤認為是有害的抗原,然後釋放組織胺和其他化學物質,導致發炎和各種症狀。醫生常將這個疾病分為兩型: 

  • 季節性鼻炎

引起季節性鼻炎的過敏原,包括花、草、樹等植物花粉,其中以草類花粉最常見,所以此症又稱為"花粉熱"或"枯草熱"。 

  • 常年性鼻炎

常年性鼻炎的病變,可以是由於室內粉塵、真菌孢子、動物皮屑物質引起。然而,物理或化學刺激物,如刺鼻的氣味、煙霧(包括強烈的香水)、冷空氣和乾燥的環境也會引起類似的症狀。

西醫看過敏機制

中醫


中醫認為過敏性鼻炎的發生受到內、外因素影響。

(I) 氣虛 - 內在因素

先天不足、久病大病、勞累過度、飲食不調、情緒不穩等因素,損傷臟腑,導致臟腑氣血虧虛,臟腑功能低下。如此又可為致病因素,引起鼻病。過敏性鼻炎主要涉及肺、脾、腎臟的虛損。

  • 肺氣虛:肺與鼻同屬肺系,鼻為肺系窗口或戶。肺氣虛則鼻竅缺乏滋養,再加上肺之衛氣不固,外邪容易侵犯,使鼻病反復發作,出現頻頻噴嚏、流清水涕、鼻塞等。
  • 虛:氣血生化減少,鼻竅缺乏滋養,引致鼻黏膜病變、流清水涕、鼻塞,同時會有嗅覺失靈。
  • 腎氣虛:未能協助肺臟進行氣和水之調節時,體內之氣及水液代謝會受阻。同時腎精減少亦使鼻不能正常通作,於是表現症狀如鼻黏膜蒼白水腫、頻頻鼻癢、噴嚏、流清水樣涕等。

(II) 風邪異氣 - 外在因素

鼻居面中央,為陽中之陽,是許多血脈聚合之處。風邪為百病之長,其他外邪常隨風而入。鼻為肺系窗口並且協助統攝衛氣,當衛氣與外邪交涉時,鼻竅症狀通常出現。

以中醫的角度看,過敏性鼻炎是外邪和身體內虛共同作用的結果。當身體虛弱,衛氣不固,外邪乘虛侵襲,繼而形成外因與內因合而為患的情況。此外內外因素的影響程度決定了病情發展,它們在每個病案,甚至在特定發作期間的作用各不相同。一般來說,若為近期或急性發作病証,多是由於外感六淫;若為久病遷延,或反復發作病証,則多是臟腑功能失調,氣血津液虛損所致。


中醫了解過敏性鼻炎的病因


過敏性鼻炎
 : 症狀

西醫


本病臨床特徵為鼻癢、噴嚏、流清水樣涕、鼻塞,且驟發驟停。


季節性鼻炎

有以下臨床特徵:

  • 頻頻噴嚏、鼻子流大量清稀涕、鼻塞
  • 每次症狀只持續數小時,常伴眼睛刺痛,紅腫及流淚的結膜炎症狀
  • 某些患者或只有結膜炎表現,而沒有鼻炎症狀
  • 沒有發燒
  • 頭痛,因鼻竇腔被分泌物填充,以及鼻道黏膜腫脹引起。

季節性鼻炎的症狀一般不嚴重,很多患者不重視也不治療。但一些人因頻繁噴嚏、持續流涕及鼻子刺癢不斷而感到非常困擾。

常年性鼻炎

患者症狀多與上述季節性相似,但程度相對較輕且更持久。那些有多重敏感的患者,通常表現常年性鼻炎,同時可預測有一個或多個的季節性發作。

常年性鼻炎患者通常不會引起劇烈症狀。然而,長期鼻塞可能導致併發症,例如用嘴呼吸、打鼾和喉嚨乾燥。眼晴下亦會出現黑眼圈和浮腫。腫脹的黏膜亦容易感染,進而導致反復或慢性鼻竇炎。鼻部感染的分泌物更可能導致喉嚨痛和支氣管炎。兒童患者中,當咽鼓管出現黏膜腫脹,腺體增大,或過多的分泌物堵塞時,有可能引起耳部問題,如暫時性耳聾和反復中耳炎。

相較健康人士,過敏性鼻炎患者繼發支氣管哮喘的機會較高,但確切的危害仍未證實。目前認為,隨著鼻炎的嚴重性增加,繼發哮喘的機會也加大,那些已伴有慢性鼻竇炎或支氣管炎者,或是早有哮喘發作史的患者機會更高。

過敏體質

中醫


中醫師將臨床所得資料分為不同証候,過敏性鼻炎患者在疾病的不同階段有不同証候,而中醫師是根據証候表現來決定治療手法,所以中醫師在治療過程中常會調整治療方案。以下是過敏性鼻炎的常見証候:

1.肺氣虛弱,感受風寒

鼻癢,打噴嚏,鼻塞,流清涕,早晨起床稍遇風寒便會發作。全身症狀有面色蒼白、呼吸表淺、活動時容易出汗,怕冷。

2.肺脾氣虛,水濕泛鼻

除了打噴嚏、流清水涕外,鼻塞較嚴重,伴有前額沉重或眉心處墜痛感,鼻腔黏膜明顯水腫,或鼻道中發現息肉,嗅覺減退。全身症狀包括精神疲乏,呼吸表淺,怕冷,四肢無力,腹部脹滿,沒食慾及大便稀爛。

3.腎元虧虛,肺失溫煦

鼻塞,噴嚏,流清稀涕,怕冷,手足冰冷,每次感覺肩背部有涼意就會發作。另外伴有頭暈,耳鳴,夜晚多尿,或陽痿早泄,或手足掌心發熱。

4.脾虛痰阻

鼻塞較嚴重,清稀鼻涕較多,鼻癢不適。檢查發現鼻黏膜腫脹較嚴重。患者還伴隨頭部沉重,四肢無力,胸部或胃區脹滿不適,喉嚨很多白色粘性痰,沒食慾以及大便稀爛。

5.風熱乘肺

鼻癢,鼻塞,噴嚏頻作,遇熱氣等刺激就會流大量清涕,發作與靜止交替出現。全身症狀可有發熱,怕冷,頭痛以及汗出。


過敏性鼻炎
 : 診斷

西醫


過敏性鼻炎的診斷過程包括詢問病史,及發作時的身體檢查。雖然頻頻噴嚏、流鼻水及鼻塞是本病特徵,但並非此病的獨有症狀。常年性鼻炎症狀更經常出現在其他疾病。本病的典型表現為,患者在接觸特定過敏原後,可預料的症狀就會出現或有關症狀惡化。因此,診斷過敏性鼻炎時,細心分析誘發因素致關重要。

非過敏的"自主神經源性鼻炎"亦會有鼻塞、流涕等類似症狀,但這類人對特定過敏原沒反應。相反,他們的症狀反應大多與空氣中刺激物、極端溫度或濕度變化、懷孕、月經週期、情緒因素等有關。"自主神經源性鼻炎"成因,是由於分佈在鼻腔黏膜上的血管神經受刺激引起。

臨床病史 

查詢暴露接觸史和引發的相關症狀,是識別呼吸道致敏因素的最可靠指標。

  • 外出前後期段的症狀表現變化是重要證據。
  • 在室內要留意和記錄明顯的物質接觸反應,諸如塵垢、動物毛屑、皮製、羽毛、花盆植物、絲絨布料等。
  • 如果初步觀察不能獲得有用資訊,可在一段時間內,利用增加或減少特定致敏物質接觸(如食物或寵物)來觀察反應。
  • 症狀發生的時段和地點也能提供線索,幫助找出致病原因。只要能對症狀進行精準時間記錄,並了解當地的花粉盛況季節,就能確定過敏的花粉種類。同樣,如果能識別出與活動相關的主要真菌接觸,例如在掃葉、草坪維護、園藝和旺盛草叢徒步等場景,也能幫助解釋相關症狀。

 

皮膚測試

  • 皮膚測試能通過產生“丘疹-紅斑反應”來識別致敏物質,這是一種有效且廣泛應用的方法。須注意,能夠引起皮疹的特定過敏原,未必一定就是呼吸道過敏的原因。
  • 為了檢測過敏原的即時反應,會進行“皮膚划痕測試”,具體操作是滴少量含有致敏物質的液體在皮膚上,然後用針頭輕輕刺划皮膚。皮膚很快出現皮疹或其他表現,就可以評定為陽性。
  • 還可將少量的提取液注射到皮內,但這種方法對高度敏感的體質可能存在風險。因此,通常會先進行皮膚划痕測試,只有在皮膚划痕測試結果為陰性的情況下,才會考慮進行注射測試。


還有一些另外測試選擇,協助評估呼吸道過敏症。最初專家希望利用血液檢測來幫助診斷,但並未得到持續支持。

中醫


中醫辨証依據四診法,通過"問診"查詢患者的主要症狀、發病過程及了解家族中同類病例。利用"望診"觀察體內反映於外的表癥,如面、舌、頭髮、指甲、疼痛部位所顯示的變化;其中舌診對中醫診斷特別重要,是觀察臟腑氣血之寒熱、虛實的重點。"聞診"包括聽取患者語音、呼吸等聲音的改變,和辨別分泌物及呼吸氣味的改變。最後是"切診",醫師用手指觸摸及切按患者的脈搏、皮膚等,以了解體內臟腑氣血的變化。這些手法是中醫辨証的基本,提供非常有用的資料。

對於花粉熱或過敏性鼻炎患者,中醫師主要根據患者的具體表現進行診斷,歸鈉為一個証候。雖然同屬過敏性鼻炎,但患者在疾病不同階段,會出現不同証候,因此醫師會根據他們的証型表現而提供不同治療方案,屬個人化管理。有關常見的過敏性鼻炎証型,中醫師有如下分析:

1.肺氣虛弱,感受風寒

此証是由身體虛弱所致,患者常有感冒或其他疾病。中醫認為此類患者肺之衛氣不牢固,使風寒外邪容易侵犯鼻竅。檢查見鼻腔黏膜蒼白、水腫,鼻腔內有清稀分泌物。舌體色淡,舌苔白,脈搏虛弱無力。

2.肺脾氣虛,水濕泛鼻

肺脾功能不良,會造成體內水液代謝混亂以及痰濕積聚。而痰邪再循經而行,到達及積聚在鼻竅時,就會導致鼻黏膜蒼白、水腫及有大量分泌物。檢查見舌體肥胖及淡紅色,舌邊有齒印,舌苔白而膩厚,脈搏澀弱。

3.腎元虧虛,肺失溫煦

以中醫觀點,腎臟負責全身之溫煦及協助推動所有生理功能。當長期患病或重度臟腑損害,致生理功能低下,氣血運行不良,肺及鼻竅必然累及。檢查見舌質淡紅,苔白色濕潤,脈搏細弱。

4.脾虛痰阻

中醫認為脾胃容易受飲食、外邪及其他臟腑影響。脾胃虛弱致使體內氣血生成以及水谷精微減少,令身體營養不良及痰邪積聚,鼻竅失滋潤就會表現相關症狀。檢查見舌體淡色,舌苔白色肥膩,按脈滑。

5.風熱乘肺

風熱外邪侵犯衛氣,產生肺衛症狀,通常包括鼻竅表現。檢查見鼻黏膜腫脹,充血,分泌物清稀,或稍黏稠。亦見舌質略紅,舌苔薄或薄黃,脈搏表淺及快速。


過敏性鼻炎
 : 治療


西醫

 

過敏性鼻炎的治療方法包括環境控制、藥物及脫敏治療。任何與生俱來或與遺傳有關的過敏症,避免接觸致病物質,常常是最有效的方法。但避免接觸並非時時可行,所以只能服藥控制症狀。在某些情況,這些病態免疫反應可通過脫敏療法來改善。

 

(I) 改善環境措施

如皮膚划痕試驗呈陽性,並有過敏表現,首先應考慮避免接觸致敏物質。相應措施有:

  • 不養寵物
  • 定期清潔居室,控制室內灰塵量,患者睡房不要放置容易積聚灰塵的玩具及家具
  • 使用高效隔塵式空氣清新機
  • 保持乾燥環境,盡快修理損壞渠道,防止霉菌滋生
  • 在花粉旺盛季節,盡量留在室內,避免花粉以及外在霉菌吸入。

 

要完全避開外在環境中的花粉及霉菌接觸是不可能的,除非患者足不出戶。但可通過以下措施減少接觸量:

  • 載太陽眼鏡
  • 開車時關上窗門
  • 不要去空曠的郊區(特別是中午時間,空氣中花粉含量最高)
  • 晚上睡覺時關窗

注意這些方法對已發生症狀患者是不足夠的。患者應居住在低花粉量的環境如海邊;海風可將花粉吹回內陸。在花粉高峰期,可安排患者到免疫區居住。

職業性過敏病例,必須改變患者工作程序,並嚴格實施衛生措施。如果仍未能改善症狀,患者有需要轉換工作。

躲避致敏原是過敏症人士在日常的重要措施躲避過敏原是過敏症人士在日常的重要措施

(II) 藥物治療

1) 抗組胺劑

抗組胺藥在治療鼻炎時最常用。它們對打噴嚏特別有效,但對流鼻水及鼻塞效用不好。早期的劑型,如氯苯那敏和異丙嗪,容易使人睏睡,新出的劑型只針對體內組織胺受體功能,如阿司咪唑、西替利嗪、氯雷他定和特非那定等,不會影響腦部,所以沒有這個副作用。每種劑型的效力相近,但要小心避免與其他用藥產生不良反應。必須小心研究相關注意事項。

2) 解充血藥

這種藥物常用於治療鼻塞,可以口服,更普遍的是直接滴入或吸收噴霧。長期使用會對藥物產生抵抗,表現為回彈性再充血,會加重症狀。對非過敏性鼻炎來說,這種藥物是唯一解脫,但必須小心不良副作用。通常解充血藥只會使用一段短時間,以緩解鼻塞症狀,繼而便利用其他藥物治療,例如激素等。

3) 消炎藥

有兩種消炎藥可供應用:

  • 色甘酸鈉和奈多羅米鈉:可以阻斷炎性介質的傳遞,防止發作。使用方式有局部噴霧或粉末劑型,可應用於預防或治療輕至中度過敏性鼻炎。兒童亦可安全使用,用於治療過敏性結膜炎非常有效。
  • 皮質類固醇:想要達到最佳療效,應該局部小劑量使用皮質類固醇製劑,如丙酸倍氯米松或氟替卡松噴霧。這樣用的劑量不足以引起全身性影響,主要產生局部消炎目標。它們應該在季節性高發期,症狀開始前就用。將局部皮質類固醇與非鎮靜抗組胺藥結合,定期使用,在預防症狀方面效果尤為顯著。使用鼻用皮質類固醇噴霧可能會出現輕微的灼燒感和鼻出血,但通常是安全的。如果長期使用就要定期監測。此外,皮質類固醇眼藥水應非常謹慎地短期使用,僅用於控制急性嚴重過敏性結膜炎,並由眼科醫生仔細監測。

 

(III) 脫敏療法

過敏原注射治療在臨床試驗中已証明能有效治療鼻炎,方法是在一段時間內慢慢增加致敏物質的接觸量,直至身體不發生相關症狀反應為止。但由於療程時間長,可能引起嚴重過敏反應,這種療法只在其他療法無效時才用。

 

中醫


西醫常規治療過敏性鼻炎,旨在預防發作並於發作期間解除症狀,目前脫離過敏原、抗組胺藥脫敏和鼻用類固醇噴霧消除症狀是三大首選方式。這些方法僅考慮了過敏性鼻炎的部分成因,提供短暫緩解,但長期效果不佳,致病情反覆。換句話說,西醫治療並不能有效地控制身體免疫系統,阻止其對所謂過敏原的錯誤反應,並減緩與過敏相關的併發症發生。

中醫治療旨在整體機能調節,不僅增強鼻子對外界刺激的抵抗力,還能安撫及調節免疫系統。對於花粉、塵虱 、皮屑、黴菌、毛髮等,無處不存於環境中的無害過敏原,中醫治療幫助矯正免疫系統的過度及異常反應。以中醫理解,過敏原屬外源性病邪,只有在身體正氣不足(疾病抵抗力低下)或陰陽失衡的情況下,它們才能乘機攻擊侵犯身體,所謂」正氣存內,邪不可干」! 通過調理失衡的身體,達致新的平衡狀態,向來是中醫治療的終極目的。

中醫在治療過敏性鼻炎方面確實有優勢,尤其適合反覆發作、西藥效果有限或追求整體健康的患者。通過祛邪排毒,補肺、健脾、溫腎等,多種方法綜合應用,長期來說效果好,不易復發,並有助減緩症狀。

 

(I) 中藥內治法


1. 肺氣虛弱,感受風寒

治法:溫肺固,祛風通竅

處方舉例:黃芪、白朮、防風、白芷、辛夷、蒼耳子、石菖蒲、五味子、大棗、細辛、炙甘草。

2. 肺脾氣虛,水濕泛鼻

治法:健脾補氣,化通竅

處方舉例:黃芪、白朮、陳皮、辛夷、黨參、柴胡、桂枝、白芍、細辛、麻黃、五味子、炙甘草。

3. 腎元虧虛,肺失溫煦

治法:溫腎壯,補肺止涕

處方舉例:熟地黃、熟附子、桂枝、山藥、澤瀉、山茱萸、茯苓、黃芪、白朮、防風、辛夷、炙甘草。

4. 脾虛痰阻

治法:健脾祛,化濁通竅

處方舉例:黨參、白朮、茯苓、陳皮、法半夏、炙甘草、辛夷、蒼耳子、白芷、紫菀、山藥。

5. 風熱乘肺

治法:清熱祛痰,通竅止涕

處方舉例:黃芩、梔子、知母、桑白皮、冬瓜仁、辛夷、蒼耳子、白芷、桔梗、蜂房、甘草。

黃芪 辛夷 白芷
黃芪 辛夷 白芷


(II) 中藥外治法


具有消炎、減緩鼻塞作用,幫助疏通鼻竅。

 

1.碧雲散吹鼻

鵝不食草、川芎、辛夷花、細辛、青黛;磨粉末吹鼻內用。

2.魚腦石軟膏片塞鼻

魚腦石粉,冰片,辛夷,細辛;磨粉末再加凡士林適量做成軟膏片塞鼻用。

 

(III)針刺療法

中醫師選穴位時,以近部取穴與遠端取穴、循經取穴相配合為原則,達到運經調氣,宣通肺竅的作用。

主穴:迎香(Li20)、上星(Gv23)、禾髎(Li19)、風池(Gb20)、風府(Gv16)。

配穴:合谷(Li4)、百會(Gv20)、陽白(Gb14)、攢竹(Bl2)、脾俞(Bl20)、腎俞(Bl23)、足三里(St36)等。

過敏性鼻炎針灸穴位

(IV) 按摩法

平時注意腰骶部位,特別是腎俞(Bl23)及命門(Gv4)穴,以及迎香穴(Li20),按摩這些俞穴可調節全身陰陽之氣,常應用於鼻疾。

 

患者需注意,急性發作期最好配合西藥以快速緩解,然後中醫在緩解期介入,可降低藥物依賴。


過敏性鼻炎
 : 預防

西醫


過敏性鼻炎無法根治,還會顯著影響患者的睡眠、注意力、工作或學習,甚至日常功能。有效的日常護理對於減輕症狀和改善生活品質至關重要。季節性鼻炎患者應儘量避免接觸花粉。在花粉旺盛季節,應盡量避免到郊外,並且常關窗,盡量留在室內。常年性鼻炎亦應如此,避免接觸任何已知的致敏物質。

如你屬過敏體質,盡量迴避以下常見的致敏物質:

塵螨 海鮮 竉物毛髮 花粉
 

中醫


患者的生活方式及日常習慣對於護理過敏性鼻炎至關重要。從多方面入手,減少過敏原接觸機率,可以有效地緩解症狀。
中醫推薦以下應對:

生活調理

  • 注意氣候的影響,不要驟然進出冷熱懸殊的環境,特別在秋冬時節氣溫變化劇烈時,應及時增添衣被,避免受寒,防止外邪誘發致病。
  • 慎戒接觸各種過敏原,諸如花粉、塵蟎、羽毛、棉絮、蟑螂、油漆及有刺激性的氣味等,保持室內整潔,勤曬被褥,減少室內塵埃,遷到朝陽和乾燥的居室。對經常接觸過敏原的患者,應儘量調離工作環境。
  • 應積極參加體育活動,以增強身體抵抗力,有助減少發病。
 
保持居室整潔及溫度適中 經常進行中度運動

飲食調理

中醫認為藥物與食物同源,因此食物與藥物一樣,亦有四氣五味等特性。四氣又稱四性,即寒、熱、溫、涼四種特性。五味就是食物的辛、甘、酸、苦、鹹五種味覺特徵;加上淡味就是六種。食物性味不同,產生的作用便不同。這是中醫食療的基本原則。

  • 宜食用補益之品,諸如大棗、核桃、山藥、香菇、羊肉等;可益氣、補虛、健脾,增強機體免疫抗病能力。
  • 發作時宜適量進食辛溫發散之品,例如食用蔥、薑、香菜等食物,以助身體驅除表邪。
  • 一般應避免過食生冷、油膩、辛辣刺激食物,魚蝦以及已知致敏食物應戒口。

香菇及果仁類有助補益氣血:
    

蔥薑類辛溫食材有助祛表邪:


避免進食引起過敏的海鮮如蝦:



過敏性鼻炎
 : 參考

西醫參考

 

  1. Chapel HM, Haeney MR, Misbath A, et al. Essentials of Clinical Immunology, 4th ed. Oxford: Blackwell Science, 1999: 224-5.
  2. Crompton GK, Haslett C. Diseases of the respiratory system. In: Edwards CRW, Boucher IAD, Haslett C, et al, eds. Davidson'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Medicine, 17th ed. Edinburgh: Churchill Livingstone, 1995:393.
  3. Rusznak C, Davies RJ. ABC of allergies.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1998;316:686-9.


中醫
參考

 

  1. 陳國豐主編,幹氏耳鼻咽喉口腔科學,江蘇科技出版社1999:183.
  2. 王敏玉,疏風活血沖劑治療過敏性鼻炎315例,浙江中醫雜誌 1992;27(7):310.
  3. 吳成山,過敏性鼻炎以痰飲論治初探,陝西中醫 1996;17(12):544-5.
  4. 張恩勤等,中醫臨床各科,上海中醫學院出版社 1990:7.


編著:

 

西醫作者

Dr Lily Holman MB MSc PhD

Senior Lecturer, Middlesex University, London, UK.

 

中醫作者

黨毅 MD PhD

Professor,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Visiting Professor, Middlesex

University, London, UK; Vice Director, Gourmet Food Institute of Health Care and Nutrition of Beijing, PRC.

 

翻譯

Rose Tse, Integrated Chinese Medicine Holdings Ltd.

 

編輯

Angela Collingwood, MSN Integrated Chinese Medicine Holdings Ltd.

Carol Dyer, BPharm, MRPharms, Integrated Chinese Medicine Holdings Ltd.

Rose Tse, Integrated Chinese Medicine Holdings Ltd. 

更多熱門文章

上一篇
下一篇 潰瘍性結腸炎

主題

過敏性鼻炎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