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外科病內治法
中醫外科學有其獨特的理論體系和很多驗之有效的治法。它強調用「有諸內,必形諸外」、「治外必本諸內」的內、外統一理論,去認識疾病的發生和發展,從整體辨証施治,內治與外治並重。 其中的用藥基本與內科相同,但有關透膿、托毒等概念,則是外科內治法的特點。
一般按瘡瘍發展過程,分為初起、成膿、潰後三個階段,為此定立治療原則:
- 消法:運用於瘡瘍初起階段,利用消散袪邪的療法和方藥,使剛剛冒起的腫瘍得以消散。
- 托法:運用於瘡瘍的成膿期,利用補氣益血和透膿的藥物,扶助正氣,促進膿液泄出,以免毒邪向體內發展。有利收歛、消腫、減痛。
- 補法:適用於瘡瘍發展後期,利用補益藥物恢復正氣,助養新生,使瘡口早日癒合。如毒邪未盡,切勿用補法,以免留邪為患。
在施治應用時,醫師還考慮患者體質,不同的致病因素,辨別陰陽以及經絡部位等,來選用具體方劑,例如解表、通裏、清熱、溫通、袪痰、理濕、行氣、和營、內托、補益等,以獲得滿意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