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查看小便

一般來說,尿次、尿量會受到飲水量、溫度、出汗和年齡等因素的影響,個體差異很明顯。健康成人日間排尿4~6次,夜間0~1次,全日總排尿量約1.5~2升,尿色淡黃透明。了解小便的變化,除可知道身體津液的盈虧外,中醫還可看出肺、脾、腎、膀胱等臟腑的情況。

以下是有關小便異常的中醫理解。

小便性質異常

  • 尿黃者多屬實熱
  • 小便有重燥味,表示心與膀胱熱盛;
  • 小便深黃混濁,多為濕熱下注;
  • 小便澄清量多,常為虛寒;
  • 外感發熱証,小便清長者,表示病邪未傷及裏;
  • 熱病者,尿色漸轉澄清,表示即將痊癒;
  • 小便紅赤,多屬熱傷血絡。

中醫會根據小便的性質來診察病情 中醫會根據小便的性質來診察病情


排尿量異常

  • 小便澄清量多,有夜尿,多屬腎陽不足所致;
  • 若是消渴証,則有口渴、多飲、多尿的表現。
  • 小便量少而色黃,可由熱盛、出汗、嘔吐、瀉泄太過,損耗津液所致
  • 小便量少兼有浮腫,常見於陽氣不足,肺、脾、腎的氣化不利,以致水濕凝聚體內。

排尿次數異常

  • 排尿頻數,尿液澄清,見於腎氣不固,未能括約膀胱;
  • 排尿頻頻急迫,尿色深黃而量少,甚至有血尿或尿痛者,為下焦濕熱;
  • 夜尿增多,尿液澄清量多,可見於腎病後期及老人。乃腎陽不足,未能攝水所致。

排尿不通或不利


中醫統稱為「癃閉」,點滴而出稱為「癃」。雖有尿意,但小便不能,點滴不出稱為「閉」。 腎虛通常表現腰膝酸軟

小便失禁


指在清醒狀態下,不能隨意控制小便排泄。中醫認為是腎氣不固或膀胱失約的表現。

遺尿


指睡時不自主排尿,醒時能夠自行控制。在小兒屬於發育未全,腎氣不充。在成人則屬於腎氣不固、下焦虛寒或大病後
元氣虧損。






更多熱門文章

主題

中醫查看小便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