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症中醫辨証要點

多汗症有全身和局部之分。局部多汗表現為身體某些部位多汗,而其他地方正常,常發生在手足、腋下、顏面特別是額頭等部位,多數原因不明,呈家族遺傳性。全身性多汗症,表現周身易出汗,內外因素刺激時出汗加劇,可能警示健康問題或者藥物副作用。更年期、低血糖、甲亢、焦慮症、癌症或感染性疾病,多見有全身性出汗。治療多汗症,要儘量查明原因。 中醫師診察多汗症時,會詳細了解患者有無出汗、出汗時間、部位、汗量、汗的特點、主要兼症以及出汗後症狀的變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証候,確定所「病」為何後,通過藥物、針灸、飲食、氣功等調理。下面是有關汗症的中醫辨証要點。

汗液顏色、氣味辨証

正常汗液無色無味。但在藥物、飲食、環境、情緒、內在病變的影響下,汗水可有顏色變化,汗味跟種族、年齡、性別、飲食和個體差異有關。中醫認為汗液顏色、氣味的變化,跟內在臟腑狀況有某些關聯。
汗液性質 相關病理
黃汗,或伴穢臭味 濕熱鬱膚或營衛壅閉
紅汗 心火內熾
棕黑汗 先天不足,精血虧虛
血汗 熱毒內盛或心氣極虛,迫血妄行
冷汗清稀 陰寒內盛,或寒濕閉阻
汗出味臊 嚴重的尿毒症、糖尿病、痛風

異常出汗的病因辨証

按照出汗表現和體表狀況,推求病因,為辨証論治提供依據。
病因 出汗表現
熱邪  大汗,汗出量多
風邪 多汗,皮膚時癢
濕熱  汗出色黃,或伴臭味
寒邪 肌膚青紫,冷汗或者少汗、無汗
燥邪 肌膚無汗,乾燥粗糙,甚至甲錯
氣滯血瘀 局部出汗,或少汗或無汗
穢濁為患 汗出臭穢,或黃或黏

異常出汗的臟腑經絡辨証

中醫認為汗與五臟 六腑十二經脈、氣血津液,特別是皮膚本身,均有密切聯繫。內在病變,可以通過其經絡循行分佈,皮膚汗出上反映出來。
出汗部位  相關臟腑或經絡
頭面汗 脾、胃
鼻汗
腋汗 心、肝
手足汗 心、腎、脾、胃
陰汗 肝、腎
出汗有調和營衛、滋潤皮膚等作用。天熱氣溫高,身體代謝加快,排汗散熱是正常的反應。身體異常出汗,反映健康出現狀況,應留心提防,儘早調理。中醫診治多汗症分為三大類來:  

更多熱門文章

主題

汗症中醫辨証要點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