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看閉經

在古時,生育是婦女的人生大事,月經正常意味著可以順利懷孕生產。中醫很早就注意到婦女月經問題,對於月經先期、月經後期、月經過多、經期延長、崩漏、痛經和閉經等症早已分門類述。現存的第一本中醫婦產科專著《經效產寶》出至唐未(847~859年),作者昝殷收集了有關經閉、帶下、妊娠、坐月難產、產後諸証等備驗藥方378首,撰成《產寶》三卷,現存本稱作《經效產寶》。古代各種中醫婦女病的圖示

閉經的中醫定義與西醫相同,即排除生理性閉經後,年逾18歲尚未初潮,或月經周期已經建立,又連續中斷3個周期或6個月以上者為確診。臨床上,病理原因包括中樞神經、下丘腦、垂體、卵巢、子宮的功能,或部分器質性病變所引起的月經停閉,都屬中醫治療範疇。一般由生活環境變遷,精神因素影響,或外感寒邪等引起的閉經,無其他症狀者,不需治療。若觀察3個周期仍未恢復者,則屬病態,應予治療。

先天性發育異常,例如無子宮、無陰道、無卵巢、或處女膜閉鎖等器質性病變所致的閉經,非藥物治療能奏效者,不屬中醫討論範圍。

閉經最早記載於
《素問》中,稱之為「女子不月」、「月事不來」、「血枯」等。書中曰:「月事不來者,胞脈閉也。」解釋其病機為:「今氣上迫肺,心氣不得下通,故月事不來也」。內裏還記載了第一張婦科處方藘茹丸,以烏賊骨治療「血枯經閉」。此後,歷代醫家對閉經的論述很多,《神農本草經》內稱其為「月閉」;《備急千金要方》稱為「月水閉塞」;《婦人良方》有「室女閉經」之名;《景岳全書》有「血枯」、「血隔」之稱。

總括來說,中醫認為腎臟-
天癸-衝任-胞宮的關係,或者肝脾功能失調,任何一環節故障均可導致閉經。辨証時,將閉經分為虛、實兩類。虛者多因先天不足或後天損傷,血海空虛,無餘可下;實者多因邪氣阻隔,胞脈壅塞,使血海不滿不溢。

按此看
婦女生理特點

中醫治療主要通過調節內分泌,以促進排卵來達到來經目的。一般療程較長,但效果較好。在此基礎上再輔以藥膳食療,對於閉經的康復有重要意義。





更多熱門文章

主題

中醫看閉經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