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中醫看便秘形成

在傳統中醫中,大腸傳導功能需要臟腑協調,以及和諧內環境共同達成。便秘病因是多方面的,如外感寒熱之邪、內傷飲食情志困擾、病後體虛,陰陽氣血不足等等。大便排泄雖然為大腸所主,但與的運化腐熟、的疏泄、的宣降、中相火溫煦都有關係。總之,大便排泄依賴內在臟腑協調,排便異常反映臟腑失衡。中醫認為導致便秘的機理說明如下:

中醫大腸圖示
 

大腸與肺

肺臟


大腸和肺通過經脈相互絡屬,構成表里關係,生理和病理相互影響。肺主宣發肅降,肺的肅降促進大腸傳導發揮,而大腸的暢順運作又確保肺臟發揮肅降作用。

假如外邪壅肺,肺失肅降,津液不能下達,導致腸內津液分泌不足,糞便變硬就會便秘;肺氣虛弱,無力肅降,導致腸道蠕動緩慢,引發大便因難,為之氣虛便秘。
 

大腸與脾胃

中醫脾臟


在中醫理論中,脾胃是身體消化和吸收的主要臟腑,負責將飲食物轉化為水谷精微,並輸送全身。脾主升清,胃主降濁,中醫將這對協調的氣機視為消化運動的關鍵。

如果脾胃運作和諧,大腸傳導功能就可有序進行,確保了內容物沿著腸道順利流動。脾胃虛損,大腸運動受到干擾,就會引致便秘或腹瀉。除此之外,不良飲食習慣,例如過多辛辣燥熱或生冷飲食,直接損傷胃腸,積聚在消化道中,擾亂大腸傳導功能並引發便秘。
 

大腸與腎

中醫腎臟


在中醫理論中,腎乃生命泉源,是人體物質的貯藏基地,又是推動生理活動場所。腎陽對於各臟腑組織的功能起到推動、溫煦作用。腎陽於消化系統的支援,具體表現如下:

  • 腎陽使脾之運化功能得以充分發揮,確保消化、吸收和輸佈營養物質順利進行。
  • 腎陽促進胃之受納和腐熟水谷,飲食物經由胃的初步消化,形成食糜(半消化物)。
  • 腎陽促進小腸受盛化物,順利接收胃的食糜,進而分為清(水谷精微),以及濁(飲食殘渣)。
  • 腎陽推動大腸傳導飲食殘渣並吸收水液,為排泄做準備。
  • 腎陽控制肛門的開合有度,確保排便順暢。

若腎陽不足,脾胃腸道會失卻動力執行其正常功能,大腸傳導乏力,可引發便秘。另一方面,腎陰對臟腑組織起到滋養、濡潤作用,維持體液平衡並確保各項生理功能順暢。腎陰不足常常導致津液虧虛,大腸滋潤不足,易致排便困難,糞便乾硬。這類便秘常見於老年人或產後婦女。
 

大腸與肝

肝臟


肝主疏泄,負責確保全身氣、血、津液的暢順流動,進而協調脾胃腸道功能。肝失疏泄,氣機運行受阻,會導致臟腑失調。例如,肝氣鬱結或肝火旺盛,患者常表現排便困難、腹脹和焦慮等。
 


總結而言,便秘是大腸傳導功能失常的表現,令人排便困難,排便時間延長,或排便次數減少。中醫認為便秘可由多種因素引起,基本病機為滯大腸,氣不通,或者腸失溫潤,推動無力。

傳統中醫強調排便異常應從整體功能變化的角度理解,不鼓勵濫用瀉藥,或長期使用通便劑來解決便秘。中醫師治療便秘,著重整體調控,會因人因時因地,綜合中藥、針灸、飲食調整和改變生活來恢復腸道的自然蠕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更多熱門文章

上一篇
下一篇 中醫臟腑辨証

主題

傳統中醫看便秘形成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