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看咳嗽病機

中醫看咳嗽病機

傳統中醫認為咳嗽屬肺氣不利表現,由於宣肅失職,肺氣上逆,衝擊氣道所致。

位於胸中,上連氣道,喉為門戶,開竅於鼻。肺主,司呼吸,宣發肅降。

肺主氣,司呼吸:肺臟是氣體交換場所,吸入自然界清氣,呼出體內濁氣。肺吸入的清氣,會與水谷精微之氣合成「宗氣」,積於胸中,隨血脈散佈全身,溫養臟腑組織,維持它們的正常功能。若病邪犯肺,肺氣壅塞,呼吸不利則見咳嗽、喘促等。肺主氣之功能失常,影響宗氣生成和全身氣機,就會有氣短、疲倦無力、語聲低微、自汗等氣虛表現。

宣發肅降:是對肺功能的高度概括。宣發指肺負責推動氣津液散佈全身,內至臟腑,外達肌肉皮毛。而肺之氣機又以清肅下降為順,最有利氣血津液的運行,亦有助保持呼吸道的潔淨暢通。肺之宣發和肅降是相輔相成的,如二者失調,就會發生肺氣失宣或肺失肅降情況。肺氣失宣導致呼吸不利、胸悶、咳嗽、鼻塞、噴嚏、無汗等;肺失肅降表現氣促、胸悶、咳喘、咯痰等。

引起咳嗽的原因很多,中醫將其病機歸納為外感、內傷兩大類。

1. 外感咳嗽

肺主氣,為五臟之華蓋,開竅於鼻,外合皮毛,又與外界直接相通。氣候突變或調攝不當,外感六淫從口鼻或皮毛入侵,肺氣壅遏不宣,清肅失常,痰液滋生,阻塞氣道,就會咳嗽。因體質陰陽之偏,四時氣候之異,人體所受外邪有所區別。風為六淫之首,其它外邪多隨風邪侵襲人體,因而有風寒、風熱、燥熱等不同的咳嗽。

2. 內傷咳嗽

肺臟虛弱或其他臟腑累及肺臟,均可引起咳嗽。

肺臟虛弱:肺系疾病日久,耗氣傷陰,失於清潤,肺氣上逆,引起咳嗽;又或因肺氣虛不能輸布津液,或肺陰虛虛火灼津,聚生濁,阻滯氣道而咳嗽。
失健運:脾虛,飲食不當,痰濁內生,上漬於肺,肺失宣降,肺氣出入不利,逐咳嗽。脾為後天之本,土虛不能生金,脾虛致肺氣不足,清肅無權故而咳嗽。
火犯肺:情志刺激,肝鬱化火,氣火循經上逆犯肺,致肺失肅降而作咳。
臟虧損:正常的呼吸運動是肺、腎二臟相互協調的結果;肺吸入氣而下歸於腎,由腎將之攝納,這樣呼吸才能暢通均勻。腎氣衰弱,不能攝納而生咳;或腎陰不足,陰虛火旺,虛火灼津成痰,阻擾肺氣肅降,致咳嗽。久病甚者,更由咳致喘。
瘀血內阻:跌打損傷,瘀血阻絡傷肺,亦可咳嗽。
TCM views on the development of coughing.

中醫看咳嗽病機

 

總括來說,咳嗽的基本病機,為內外病因引起肺氣不清,失於宣肅,迫氣上逆。外感咳嗽多起病急,病程短,咳嗽之外兼有表証,病變性質屬實。內傷咳嗽多起病慢,病程長,咳嗽之外兼臟腑內傷之証,病變性質屬虛實夾雜。

中醫治療咳嗽的理論與方法很豐富,有一定的優勢,但必須辦証論治,進行全面徹底調治。不用辨証論治,單用止咳藥物對症治療,輕則使症狀遷延難癒,重則加重病情。

在診察辨証過程中,中醫師留意患者的咳嗽表現,包括聲音、時間、節律、有痰無痰,以及其他兼症,再根據病史、舌脈,來整體分析。以下是中醫了解咳嗽的辨証要點。

咳嗽辨析

咳嗽表現 相關病變
乾咳無痰 屬燥屬火
咳聲重濁,痰色白 外感風寒
咳聲緊悶,痰多清稀 寒痰水飲
咳聲粗亢,黃稠痰,不易咯出 肺熱
咳如串,陣作 肝膽火旺
咳聲低弱無力,氣短 肺虛
冬重夏輕,遇風冷加重 體寒、陽虛
夏秋加劇 暑濕、秋燥
上午咳多 胃火
午後咳多 陰虛
黃昏咳多 陰虛火旺
清晨咳多 脾虛痰飲

痰液鼻涕辨析

正常情況下,鼻腔和咽喉部有少量分泌物,是內在臟腑活動的產物,具有滋潤、保護作用。局部分泌物增多,性味改變,則是臟腑功能失常,體內水液代謝障礙的表現。通過觀察這些分泌物的變化,有助了解臟腑病變以及病邪性質,對咳嗽辨証非常重要。

分泌物性質 影響臟腑/病邪
痰少而黏,不易咯出 燥邪
痰黃黏稠 熱邪
黏稠塊狀痰 熱甚津虧
痰白而清稀 寒傷陽氣
痰有泡 風邪
痰白滑而量多,易咯出 脾虛水濕
膿樣或鐵鏽痰 熱毒蘊肺
痰帶血絲,鮮紅 熱傷肺絡
異常痰味:
甜味 酸辣味 鹹味
脾熱 肝氣犯肺 腎虛
鼻塞,流濁涕 外感風熱
鼻塞,流清涕 外感風寒
長期流濁涕 鼻竇炎

凡臟腑功能失調都可能影響及肺,咳嗽的伴隨症狀是判斷那一臟腑、什麼病性的重要依據,例如:

風邪侵犯多有喉癢
腎氣不固會有多尿
脾弱氣虛容易疲勞
陰虛火旺可兼有骨蒸、潮熱、顴紅

咳嗽是常見症狀之一,且常與其他症狀並見,也不是只有肺病才發生咳嗽。治療決不應單純地見咳止咳,必須考慮感邪性質以及影響臟腑,按照不同病變分別處理。

更多熱門文章

主題

中醫看咳嗽病機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