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鳴是聽覺系統的一種錯覺,是一個症狀而不是疾病。它可由多種
原因造成,與身心因素都有關係。聒噪的耳鳴往往讓人焦慮或煩躁不安,這些不良情緒會進一步加重耳鳴狀況。能夠安撫身心,舒緩耳鳴不適的手法,大多對患者有益,故中醫師常建議患者在家中進行自助措施。
中醫推拿是對身體部位施以按壓、搓揉和拉伸等手法,或配合某些肢體活動,來恢復或改善身體機能的方法。通過刺激選定的穴位,促進血液和淋巴循環,消除局部瘀滯,修復受損組織,減少肌肉緊張,增強神經和荷爾蒙調節,這許多益處都有助於應對耳鳴,同時舒緩伴隨的身心壓力。將按摩融入日常生活,有效管理耳鳴病況。
根據中醫理論,耳為腎之外竅,聽覺敏銳有賴
腎臟的正常運作。腎藏
精生髓,腎氣通過
腎經、
督脈上達於腦,然後輸精於耳竅。腎精充沛,上濡耳竅,則聽覺靈敏,分辨力強;腎虛腦
髓失養,容易引起頭暈、耳鳴、健忘、智力減退、視物模糊、腰酸乏力等症。針對耳周組織進行按摩刺激,有利緩解耳症。中醫師會根據耳鳴的症候,選擇穴位和決定推拿指法,
點擊參考。
對於耳鳴患者,按摩推拿可作為個人緩解或預防耳鳴的自助方法,以下是操作步驟:
耳鳴按摩方案 (一)
準備:深吸一口氣,捏緊鼻孔,閉上口眼,然後用力鼓起臉頰,使氣入耳竅,此時耳膜有外脹的感覺,每次保持鼓氣10-15秒,連續做3-5次,若有鼻涕,先擦拭鼻涕,才能做此法。這樣練習有助於鍛煉耳道,減輕耳壓,促耳內外壓平衡,緩解耳鳴。
1.按耳門
耳門(Sj21)位於耳前,靠近上切跡,張口時形成的凹陷處。用拇指腹搓揉穴位2-3分鐘,保持力度均勻,兩側一起操作。刺激耳門穴具有聰耳,利牙關的效果。
2. 按聽宮
聽宮(Si19)位於耳前,耳屏前方的三個穴位之一,張口時形成凹陷處。用中指腹搓揉穴位5-6秒,鬆開3秒後再搓揉,重複5-10次,兩側一起操作。刺激聽宮穴具有宣耳竅,寧神志的效果。
3. 按聽會
聽會(Gb2)位於耳前,是耳屏前方的三個穴位之一,張口時形成凹陷處。用中指腹搓揉穴位5-6秒,鬆開3秒後再搓揉,重複5-10次,兩側一起操作。刺激聽會穴具有祛
風邪,聰耳竅,利牙關的效果。
4. 按翳風
翳風(Sj17)位於耳垂後面,在乳突和下頜骨之間凹陷處。將食指和中指合併安放在該點上,搓揉5-6秒使該位有酸脹感,放鬆一會後再次按揉,重複5-10次,兩側一起操作。刺激翳風穴具有利頰肌,聰耳,修正口眼歪斜的效果。
5. 按中渚
中渚(Sj3)位於手背上,半握拳時出現在無名指下方,即第4、5掌骨間凹陷處。用拇指腹用力旋轉按壓穴位 5 秒,放鬆一會再次按壓, 重複5-10次,再以同樣的方式按壓另一側。刺激中渚穴具有泄熱,聰耳的效果。
按上述步驟每天兩次,有助刺激耳周,改善血液循环,缓解耳鸣。
耳鳴按摩穴位
耳鳴按摩方案 (二)
鳴天鼓是傳統保健方法,歷史悠久。通過敲擊後腦,刺激耳朵內部,以及同圍的穴位和神經,可促進氣血調和。常做鳴天鼓對於老年人、聽力下降或經常使用耳機的人有益。
步驟:保持頭頸在正中位,搓熱兩掌後緊貼耳朵,讓所有手指橫按在後腦枕部,兩中指對齊相接;將兩食指翹起疊在中指上,然後把食指從中指上用力滑下,重重地叩擊在後腦,如此會聽到清晰的擊鼓聲。先在左側叩繫24次,再右側叩繫24次,最後兩手一起叩擊48次。每天施行多次。
鳴天鼓
對於耳鳴患者來說,按摩是一種簡單便利的自我舒緩方法,但不能替代正規療法,患者仍需向專業查詢,以找到合適對治。耳鳴是多種疾病的一個共同症狀,如高血壓或耳部感染等,按摩等輔助療法雖可暫時緩解症狀,但只有專業診斷和治療才能長久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