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雙向調節作用?

中醫五行與臟腑圖中醫學的中心思想是維持整體的平衡;並以陰陽五行理論為根據去指導實踐。它強調人體臟腑不但要運作正常,同時亦必須相互和諧;因為當某一臟器失常時,就會牽動整體而引發疾病。為了回復平衡,中醫師必須靈活地運用雙向調節機制。

以藥物學概念來定義,雙向調節作用是指,當機體處於失衡狀態時,利用相同的藥物,在非毒性反應前提下,既可以使機體從亢進狀態向正常轉化,又可以使其從低下狀態向正常轉化的現象。許多中藥都具有這種雙向調節作用。中醫理論對其有獨特的理解,歸納這些活動效應為升降、寒熱、陰陽、補瀉、利澀、燥潤、活血斂血、散收等八種形式。中藥的這些特質受到性味、品質、配伍、炮製及服法影響。


雙向調節作用的四個要點

中草藥或藥用品能發揮雙向調節作用,可能與四方面有關,包括中草藥本身含有多種成份(包括拮抗成份);藥物劑量的差異;藥物適應原樣作用;藥物的炮製及配伍。

1.中藥的多成份性

單味中藥本身就是一個小複方,所含的相反作用成份就是雙向調節的物質基礎。而複方更是由多味中藥配伍而成,有非常複雜的活性成份,各種活性成份協同地產生更理想的效果。另一方面,由於特定成份的混合,使原來單味中藥所構成的副作用得到改善。因此中藥方劑所表現的靈活性及多樣性是西藥不可代替的。 具體例子如下﹕

  • 中醫認為黃芪具有補升陽、扶正祛邪的作用。現已驗證黃芪的主要活性成份為黃芪甙和黃芪多糖。醫學研究表明其對免疫反應具有雙向調節作用,即在免疫反應偏低時,可使之升高;免疫反應偏高時,又可使之降低。據此亦可以理解中醫所謂的補氣升陽作用,為調節及提升免疫機制,以維持體內環境的平衡。
  • 田七又名三七,既能止又能活血,《本草綱目》記載田七功能有"止血、散血、定痛"。藥學研究證明,田七對人體的凝血 - 抗凝系統有雙向調節作用;田七所含的總皂甙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而三七素卻有止血作用。具體說法是三七中的三七氨酸能提高肝臟內多種凝血因素的生成及活化,從而有效地止血;另外三七中的人參三醇,可使血小板內cAMP含量增加,減少血栓素A2(TXA2) 的生成,因而對抗血栓形成。其實人體自身對凝血 - 抗凝系統有一定調節能力,只是田七能使之顯著增強。
黃芪 田七 人參
黃芪 田七 人參

2.中藥的劑量差異性

在單味或複方的應用中,不同的劑量會產生雙向性的效用。具體例子如下﹕
  • 眾所周知,人參具有大補 元氣 之功。其主要活性成份為人參皂甙類。經藥理研究證明,人參在小劑量時使狗的血壓升高,並提高心臟收縮力;在較大劑量則會出現短暫性的血壓下降,同時使心收縮力減弱及心率減慢。
  • 又如大黃,一般常用量(9~15g)主要表現為瀉下通便,是蒽醌類成份的效用。相反地,當低劑量(1g左右)使用時,就有健胃,收斂,止瀉的功效,這是由於大黃所含的大量鞣質成份發揮作用的結果。說明應用不同劑量情況下,大黃內所含的各種活性成份比例不同,呈現的表現各異。
  • 臨床應用時發現,黃芪劑量在20g以下有明顯利尿作用,但當劑量超過30g反而抑制排尿。

3."適應原樣"作用

近年來的研究表明,人參、刺五加、紅景天、靈芝、黨參、黃芪、五味子、仙靈脾、枸杞子等具有"適應原樣"的作用,即此類中藥能提升機體對有害刺激的非特異性低抗力,加強機體的外界刺激或改變的適應性。這類藥物的特性是,在治療劑量下對正常生理功能沒有干擾或副作用;相反地,只有在特殊條件下,如抵抗力下降或機體處于額外需求狀態下,其增強機體抵抗力才明顯表現出來。這也是中藥雙向作用的一種表現。前蘇聯宇航員在空際航行時,所攜帶的健康飲品中,就有人參、刺五加、紅景天等提煉精華。

刺五加
刺五加
枸杞子
枸杞子
靈芝
靈芝

4.不同的炮製及配伍

視乎所需的效用,中醫師會選用不同的炮製加工飲片,舉例﹕  
  • 大黃生用時瀉下作用強烈,製熟後瀉下作用變得緩和,炒過後更有止血作用。
  • 又如何首烏,生用時潤腸通便,製熟後用於補、益
大黃
大黃
何首烏
何首烏
配伍方劑
配伍方劑

結語

了解以上單味中藥對人體的種種影響,就可以認識到多味中藥所配成的複方,會引起非常複雜的互動機制,並不容易評估其療效。藥材的活性成份、劑量及炮製方法等因素共同影響這些互動機制,促成特定的療效。複方中任何一種因素有偏差,都可能會產生完全不同的效果。更重要的是,這些方劑對人體有特異性,根據不同的身體狀態,如健康,壓力或臟器功能低下等,而有不同的結果。

中醫是以經驗為依據的技藝,不論傳統典籍,以致醫師經驗,對知識傳播都非常重要,而掌握藥物的配伍、份量及炮製等,更是必不可少的。有關知識再加上現代科技,一方面協助鑑定出更多有效成份,同時亦促進製藥技術提高,生產更高效的方劑。

明白到中藥的雙向調節作用後,就可以理解為什麼同一中藥的療效有偏差,這是中藥應用的基本概念。


參考

陶御風,中藥是什麼-家庭中藥保健顧問,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102-105. .

作者

Prof. Jiang Shufa (江樹發教授) Senior Engineer, Shanghai Institute of Materia Medica

編輯

Angela Collingwood MSN, Integrated Chinese Medicine Holdings Ltd.
Jennifer Eagleton, BA & MA (Asian Studies), Integrated Chinese Medicine Holdings Ltd.
Rose Tse, Integrated Chinese Medicine Holdings Ltd.

更多熱門文章

主題

什麼是雙向調節作用?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