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切診
中醫切診,醫師運用雙手對病人的一定部位進行觸、摸、按壓,從而推斷疾病的部位和性質的一種診察方法。這部分檢查包括切脈及觸按身體位置兩方面。
切診
臨床上一般切按"寸口"部的脈搏。為什麼選這個位置呢?中醫認為脈是血之府,貫穿全身,所以脈搏反映周身情況。肺主氣,朝百脈,全身的血液聚合於肺,再輸送給臟腑肢體;寸口為手太陰肺經經過的地方,可藉此測出病變。寸口位於手腕部橈動脈搏動處,分為寸、關、尺三部,分別顯示不同臟腑之氣。(參考下圖)。
常用搭脈位置,及寸、關、尺聯繫的臟腑
寸 | 關 | 尺 | |
右腕 | 肺 | 脾 | 命門 |
左腕 | 心 | 肝 | 腎 |
切脈應注意時間、姿勢、指法。首先讓病人將手掌向上,平伸上臂與心臟同一水平,腕下墊有脈枕。中醫習慣用左手切病人右手脈象,右手切病人左手脈象。時間宜在清晨未活動時,若病人活動過,應休息15分鐘左右再進行脈診。切診時,三指要同時切按,平均用力,由輕到重,分別採取浮、中、沉三種指力,得出九個脈象,又稱"三部九候"。每次應測讀至少50次搏動。
搭脈手法 |
中醫診察時常見病脈
脈名 | 性質 | 診斷 |
浮脈 | 手指輕按即可觸得,重按反而減弱 | 表証 |
沉脈 | 輕按不明顯,重按才可觸得搏動 | 裏証 |
遲脈 | 節律規則,脈搏緩慢(每分鐘脈搏在60次以下) | 寒証 |
數脈 | 節律規則,脈搏急促(每分鐘脈搏在90次以上) | 熱証 |
虛脈 | 指下空虛,軟弱無力 | 氣血兩虛 |
實脈 | 脈搏充實有力 | 實証,熱証 |
滑脈 | 按之流利,圓滑如按滾珠 | 痰飲、氣滯、實熱、食積。健康人氣血旺盛或妊婦亦可見。 |
澀脈 | 往來艱澀不暢,與滑脈相反 | 傷精、血少、氣滯血瘀 |
細脈 | 按之細小如線,但起落明顯 | 濕病、氣血兩虛、虛勞 |
洪脈 | 脈大而有力,如波濤洶湧,來盛去衰 | 陽熱亢盛 |
弦脈 | 脈管張力增加,如按琴弦 | 肝膽病、痛証、痰飲 |
緊脈 | 脈勢緊急有力,如按拉緊的繩索 | 寒証、痛証 |
結脈 | 脈緩,間斷性歇止,無一定規律 | 臟氣衰敗,病勢險惡 |
觸診
醫生觸摸病人的頭面、皮膚、四肢、胸腹、腰背等,以探測局部溫度、潤燥、腫脹和疼痛反應等變化。
- 按胸腹: 脘腹是人體的重要部位,臍上屬胃,臍下屬腸,大腹屬脾,臍腹屬腎,少腹屬肝。通過手指的觸摸、按壓局部可瞭解冷熱、軟硬、脹滿、腫塊及壓痛等情況,有助於臟腑病情。如肝虛表現有脅痛喜按,脅下按之空虛無力。
- 按穴位: 如膽病可在膽俞出現壓痛;肝病在肝俞和期門穴有壓痛;肺病在肺俞可摸到結節;胃痛可在胃俞和足三里穴有壓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