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對心的影響
心與腎的相互關係具體表現如下:
水火既濟
在中醫理論裏,以陰陽、水火升降的學說來解說,在上者應降,在下者宜升。心臟位居於上,屬陽、主火、其性動;而腎臟位居於下,屬陰、主水、其性靜。正常情況下,心火必須下降,與腎陽協同地溫煦腎陰,以防止腎(水)過寒;另一方面,腎水必須上承,與心陰共同滋養心陽,以防止心(火)過於亢奮。這就是"心腎相交"、"水火既濟"的生理關係。如《傅青主女科》所說:"腎無心之火則水寒,心無腎之水則火熾。心必得腎水以滋潤,腎必得心火以溫暖。"這樣一升一降,是維持心、腎陰陽動態平衡的關鍵,更確保人體健康無患,延年益壽。如果出現心(火)腎(水)、陰陽的升降功能異常,例如腎陰虧耗,使腎水不能上濟心火,導致心火內熾;或者是心火獨自亢奮於上,不能下降溫腎,致腎水寒凝於下。臨床常見如失眠,乃由於心火獨亢於上,火熱擾亂神志所致。又如遺精,也可見於"心腎不交",心火獨亢者。
精血互生
心的主要功能是調節血流,腎的主要功能是藏精,精和血都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必須物質,對人體非常重要。精可以化為血,血亦可化為精。精血之間的相互轉化,相互滋生為"心腎相交"、"水火既濟"創造了物質基礎。精神互用
中醫認為人的神志活動,不僅為心所主,與腎也有密切聯繫。心藏神;神為人體生命活動的主宰,可以益精。腎藏精,精能生髓,繼而填充成骨髓及髓海(即腦)。人的神志活動雖由心所主,但記憶力、恆心、毅力等均出自腦,所以又有"腎藏志"的觀點。換言之,精是神的物質基礎,神是精的外在表現。積精可以全神,使精神內守,神志活動靈敏。這亦關係到"水火既濟"的功能,他們必須依靠腎之陰精上承,以安撫神;心之陽氣下藏,以安撫志。
假若下部腎陰虛,上部又有心陽亢奮,則心不藏神,腎精不舍志,則癲狂、抑鬱、痴呆等症皆會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