瘡瘍在中醫主要指發生在體表的各種化膿性感染,以下是有關情況的一些中醫病名:
- 癤:發生皮膚的淺表性急性化膿性疾病。局部表現有色紅、熱灼痛、突起、根淺。腫勢限局,範圍多在3cm左右,易膿、易潰,出膿即愈。
- 疔:疔瘡在外科疾病中發病迅速而且危害性大。臨床習慣將疔分為兩類。 (1) 發生在頭面部的稱為顏面部疔瘡,其瘡形如粟,堅硬而根深,如釕丁之形狀。 (2) 發於手足的稱手足部疔瘡,初起多表現彌漫性腫脹,麻木作癢,繼而焮熱疼痛劇烈,如生於手指關節處,容易損傷筋骨,影響功能。
- 癰:分為內、外兩類。外癰指生於皮肉之間的急性化膿性炎症,局部有明顯的紅腫熱痛,一般範圍在6〜9cm者。內癰指生於臟腑的膿腫,如肝癰、肺癰、腸癰。
- 發:病變範圍較癰廣泛。特點為皮膚疏鬆部位突然紅腫蔓延成片,灼熱疼痛,邊緣不清,繼而3〜5日後皮膚變成黑色腐潰,或中心軟而不潰,伴有明顯的全身症狀。
- 疽:指發生在肌肉筋骨之間的化膿性感染,瘡面深入而嚴重。有時局部體表無異常癥候,因此又分為有頭疽和無頭疽。
- 丹毒:指皮膚突然變紅,如塗染丹脂的急性感染。病變突發,局部焮紅腫脹,迅速向四周蔓延,或間有大小不等水泡,有時一面消退,一面發展。
- 瘰癧:屬淋巴結核,因其如串珠狀,故稱瘰癧。常發生在頸側、腋下、乳房、腹股溝等部位。
- 臁瘡:發生在小腿下半部踝骨上處的慢性潰瘍。日久難收斂,容易復發。西醫稱為下肢慢性潰瘍。
- 流注:體表感染灶的毒邪,隨血流擴散至肌肉深部,發生轉移性、多發性膿腫。容易擴散,往往表現此處未愈而它處又起。
- 內陷:體表病灶內傳臟腑,引起全身化膿性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