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應用問答

答:中醫臟腑學說建基於五行學說上,根據五臟的生理特性,套入五行生克關係中。運用五行相生的原理來治病,其基本原則便是補瀉,亦即《難經》所說「虛則補其母,實則瀉其子」。

「虛則補其母」是指臟腑之虛証,除補益該臟外,還要依五行相生之次序,補「生其」之臟,以加速康復。例如治療肝病時,應用水(腎)生木(肝)的原則,以補腎的方法來加強治療。

「實則瀉其子」是指臟腑的實証,除瀉該臟之病邪外,還要依五行相生之次序,瀉「其生」之臟,以間接瀉除邪氣。例如治療肝火時,應用木(肝)生火(心)的原理,瀉除心火,以助除過旺的肝火。 答:最常見的中藥劑型是湯劑,或叫煎劑,其特點是作用較大、較快,適用於較急較重病症,而且能針對不同病証作靈活加減,如麻黃湯﹑桂枝湯等。湯劑一般做法是用帶蓋的陶瓷藥煲,放入藥材用冷水浸約半小時,然後開火煎煮。煎煮的時間、火候、某些細節以及服藥時間,視乎實際需要而定。 答:煎藥容器以砂鍋、搪瓷器皿為好,因其化學性質較穩定,不易與其他藥物成分發生化學反應,而且熱導均勻,保暖性能好。忌用鐵、銅、鋁等金屬器具,因金屬元素容易與藥液中的成分發生化學反應,可能降低療效,甚至產生毒副作用。

將藥材放進容器內,加入潔淨冷水至浸過藥面,一般比例為30克藥對200-300毫升水。若有質輕藥物浮於水面可稍作攪拌。待藥物浸泡片刻,以利有效成分溶出,再行煎煮。

傳統上,是用武火(即大火)煮沸,然後用文火(即慢火)緩慢地煎熬,以免藥液溢出及過快蒸乾。不過根據最新的研究,煎藥應該完全用文火,因為猛火會令藥材中的蛋白質容易凝固,導致有效成分難以析出。此外,煎藥期間不宜頻頻打開蓋子,以減低揮發性成分的流失。大多數情況下,所有藥料可以同時煎煮。但部分藥物因其性質、成分及臨床應用不同,所以煎煮時可能要特別處理。最好請教醫師有關湯劑的性質及所需步驟,以獲取最佳藥效。 答:其實不同性質的中藥有不同的煎煮方法。所謂翻煎做法,是將已煮過的藥物加水浸過藥面,再以文火煎熬。然後將初煎與翻煎藥液混合,分兩次服,或遵醫囑服用。味厚滋補類藥物一般可以翻煎一次,使藥物的有效成分盡量煎出。並建議在煎後取出藥渣,用布裹榨出藥汁,以充分利用。至於感冒藥則不適宜再煎,因為這些藥的有效成分多易揮發,頭煎時大部分已析出,例如薄荷、砂仁之類。 答:最好不要!藥液乾了多數是由於火力太猛或是煎煮時間太長,很可能已破壞藥物中的有效成分,影響其療效。有時甚至使藥物的化學性質改變,服用後或會對人體產生不良反應。 答:傳統上,中藥可分為大毒、小毒、無毒三類。根據《中藥學》,有大毒的中藥會較易出現休克、噁心、口唇四肢麻痺等嚴重副作用,如蟾酥、生巴豆及朱砂等;有小毒的中藥,如果用量過大則會出現輕微呼吸困難、心率不正常、頭暈等副作用,比如北杏及白果;而無毒的中藥則藥性比較平和,較少出現副作用。 一般來說,除了作用峻猛或有毒的中藥外,使用中藥是不會出現毒副作用的。但如果用量過大,或長期服用,輕者會產生耐藥性,重者亦會出現副作用。例如近期發現含化合物馬兜鈴酸的廣防己、青木香及關木通等,如果用量過大,可能會造成腎衰竭。其他方面的原因,包括藥物劑型不當,配伍不合理,藥品混淆,不妥善煎藥,誤用誤服以及個人體質差異。總括而言,只要辨証用藥,小心用藥,中病而止,服用中藥是安全的。 答:中醫診療疾病的最大特點是辨証論治,通過
四診所收集的資料,綜合分析疾病的原因、性質、部位和邪正關係,從而對証下藥。如治療胃下垂的時候,必須選用升提的藥物,避免用一些沉降的藥物,否則弄巧反拙。若沒有弄清自身的體質及疾病的性質便胡亂用藥,會使病情加重,或引發其他病症。常見的中毒表現包括腹痛、噁心、嘔吐、胸悶、氣短、心慌、頭痛、頭暈、躁動、尿急、尿痛等。 有些中藥的藥性十分強烈,並含有毒成分,藥量稍一不當或誤服,會引致中毒,甚至死亡。毒性/烈性中藥包括:山豆根、生附子、生半夏、生川烏、鬼臼、朱砂、洋金花等。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於1996年公布了31種有毒藥物。使用時必須經註冊中醫處方才可購買,還要遵從中醫指示的煎煮和使用方法。萬一發現中毒情況,應盡快求醫。 答:每一種中成藥必有其一定的適用範圍。選擇中成藥的時候,最重要是細閱產品上的標籤,了解該藥是否與你的病情相適合。還有是選購信譽良好的商品比較有保證。最好徵詢註冊中醫師或店員的意見,若是不清不楚地胡亂用藥,只會弄巧成拙。中成藥本身即是藥,最好在專業指導下選購。 答:不論中西醫都認為,中藥和西藥是不應同時服用的。因為中藥內某些化學成分有機會與西藥產生反應。除了會影響本身中西藥的藥效外,也可能會產生毒素,危及健康。在服用中藥或西藥之間,最好隔約四小時,或者先詢問有關醫生意見。 答:通常在處方用藥時,中醫師會參照藥典的用法。不過,由於中藥材有質量差異性,而且必須考慮到病人的體質情況,醫師的用藥量稍有偏差。衛生署在中醫藥事務部下設立香港中藥材標準(港標)辦事處,旨在就香港某些常用中藥材的安全及品質標準提供意見及參考。香港中文大學及香港浸會大學參與了第一期港標的所有研究工作,涵蓋8種藥材,包括牡丹、關黃柏、川黃柏、黃芪、丹皮、當歸、人參、三七、澤瀉,有關之研究工作已完成。第二期及第三期港標亦將完成並公報。 答:這要視乎病症的性質。很多人誤以為中醫藥只擅長調理一些虛証或慢性病,其實中醫在治療不少急性病的療效也十分可靠,例如感冒、流感等急性熱病,只要及時診治,很快就能見效。近十幾年來,不少中藥方劑通過劑型改革,製成針劑靜脈注射,用於搶救休克的效果良好,如參麥針、四逆湯等。

作者

中文大學中醫學院 - 中醫推廣小組

參考

《中藥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中藥鑑定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編輯

Lawrence Lau, Ph.D., 綜合中醫藥有限公司.
Jennifer Eagleton, BA, MA (Asian Studies), 綜合中醫藥控股有限公司.
Rose Tse, 綜合中醫藥控股有限公司.





更多熱門文章

上一篇 中醫藥常識問答
下一篇

主題

中藥應用問答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