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刺療法
透過針刺特定穴位來輔助改善熱傷害病症。所選用的穴位多具有清熱解暑,益氣生津之效,能促進體內熱量的消散與代謝,並有助於減輕發熱、煩躁及炎症等。此外,中醫針刺治療也能調節
經絡氣血,補益
氣血,滋陰生津,從而協助身體恢復平衡與健康。
針本療法可用於炎熱環境中的傷暑,即輕度暑熱情況。
常選穴位:大椎(Gv14)、曲池(Li11)、合谷(Li4)、足三里(St36)、三陰交(Sp6),以瀉法刺激。
有明顯乏力、嗜睡、食慾不佳者,加氣海(Cv6)。

溫灸療法
艾灸是中醫常用的一種治療方式,透過溫熱穴位或特定經絡,來達到調和氣血,祛寒除
濕,促進循環與自我修復的目的。溫灸適用於中暑康復者。
選穴:氣海(Cv6)、關元(Cv4)和腎俞(Bl23)等,每穴溫灸5~10分鐘。
耳針療法
中醫認為,耳作為全身經絡匯聚之處,分佈著與全身各部相對應的反射區。通過刺激特定耳穴,可調節機體陰陽平衡,促進氣血流通,從而達到緩解某些症狀的作用。
常用的刺激方式包括針刺、耳穴貼壓(王不留行籽等)、磁珠按壓以及皮下埋針等。對於暑熱証所見的發熱、汗出異常、煩躁等症狀,耳穴治療可發揮清熱解暑,寧心安
神的輔助效果。
選擇耳穴:皮質下(1)、心(2)、腎上腺(3)、枕(4);用強刺激下針,各穴捻轉5分鐘,留針30分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