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說中醫保健
傳統中醫強調早防、早治的積極觀念。由於疾病的發生都是由未病到已病,即從非器質性病變發展至器質性的階段,一旦身體構成了實質性損害,施治就困難得多。因而中醫推崇防病而不是治病,高明的醫師往往能夠在早期察診,使病人在未病之前採取各種措施預防,這就是 「上工治未病 」的意思 。
最初,原始人對身體或疾病一無所知,出於本能地為了擺脫疾病之苦,只有通過各種心身調節手段,來適應嚴峻的生存環境。由此逐漸認識到生命活動與自然秩序的相應關係,這些知識藉由經驗不斷累積,成為提高生存質量的保證。 陰陽五行便是古人從觀察和認識自然界運作的過程中,總結出來的一套整體觀,成為防治疾病的中心思想。在整體觀的影響下,中醫認為宇宙是以一種生生不息的規律運行的,人屬於它的一部分,天生就有與自然規律變化相適應的能力,產生不同的生理或病理反應。所以人應充分認識、順應並利用這一規律,主動地把自身與生存環境緊密地聯繫在一起,所有違反自然規則的事亦應加以制止。這一切所要求的,就是怎樣去整合、平衡、聯繫、和諧、互動、協調、均稱等等,以保持個人心身安康。
中醫預防保健以改變扭曲、不和諧的生存方式為宗旨,主張根據人生每個階段的生理與心理 需要,小心保養生命。這一整套有關增進體質、防病防衰的觀念和方法是中醫特有的,非常富有中華文化色彩。所謂「養生」在古時又稱為「道生」、「攝生」、「養性」。它以中國哲學為理論基礎,通過身心結合的調養方法,來實現對生命的重新認識和自我改造。
古代講究養生的人把 「精、神、氣」稱為人身三寶,將之視為健康與否,或是疾病順逆的重要指標。
- 「精」是維持生命活動的基礎,有先天與後天之分,先天之精稟受于父母,後天之精來源於飲食。它參與了生殖、生長、發育、衰老、死亡的整個生命過程。
- 「氣」是推動生命活動的動力,由水谷之精氣,及吸入的空氣合併而成。可以理解為體內構成生命的能量,這能量流遍全身,以維持人體的生命活動。
- 「神」是人體生命活動的主宰,一切精神活動的概括,如意識、情緒、知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