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痿 - 中醫說病名
陽痿是指性交時,陰莖痿軟,不能勃起,或舉而不堅,或陰莖勃起不能持續足夠的時間,以致未能完成性交過程的一種病証,是臨床常見的一種性功能障礙。西醫稱為勃起功能障礙。
古代醫家對陽痿的論述較多,病名不一。如早在《黃帝內經》中稱為「陰痿」、「陰器不用」、「宗筋弛縱」、「不起不用」。到1107年《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中,就稱為「陽事不舉」。最終於1640年,張景岳在《景岳全書》中,提出了「陽痿」的病名,並設立陽痿專篇。從始便將此証稱為「陽痿」。
中醫學對陽痿的認識很早,在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養生方》中,就載有「不起」,這是現今已知,對陽痿一証較早的記述。《黃帝內經》也有多處涉及陽痿的論述,如《靈樞.邪氣臟腑病形篇》有:"腎脈……大甚為陰痿"的記載。「陰痿」即今之陽痿,古人以外生殖器有衣服遮蔽,不展示於人而泛稱為「陰器」,對外生殖器痿弱不用之証,也就稱為「陰痿」或「陰器不用」了。
中醫提倡「清心寡慾」, 它將男性精液視為腎精 的一種。基本上,中醫對於性生活是正面的,認為健康和諧的性關係能夠促進兩性陰陽互動,於男女心身同等有益。在傳統養生方面,中醫提倡「清心寡慾」,它將男性精液視為腎精的一種,極力主張保精,如能交而不泄最佳。過多的或頻繁的精液泄出嚴重危害身體,更可能摧殘生命。
根據中醫理論,腎主生殖;其所藏之精,是人體生殖器官生長發育,以至性慾成熟的物質基礎。腎精的盛衰直接影響性功能表現。這種性活動能量是與生俱來的,但必須靠後天之水谷精微不斷供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