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不孕 - 中醫說病名

生育年齡婦女,有正常性生活,無用任何避孕措施,配偶具備正常生殖功能,同居兩年以上而不能受孕者,稱為女性不孕症。「原發性不孕」指婚後從未妊娠。「繼發性不孕」指曾有過妊娠,包括足月妊娠、早產、流產和異常妊娠,而之後未能再受孕。據統計,約10~15%的夫妻存在生育問題。現代婦女的婚育年齡普遍推遲,不孕問題愈來愈受到關注。 

中醫學流傳千百年,早已有系統地探討不孕症,積累大量臨床經驗,創制很多獨特的診治方法。

翻閱文獻,早在戰國秦漢時期,中醫對女子不孕症已有一定的認識。《素問》曰:「督脈為病,其女子不孕。」

  • 西晉 (265-316AD) : 黃甫謐《針灸甲乙經》提出了瘀血不孕的說法,並用針治療。
  • 隋代 (581-618AD):巢元方《諸病源侯論》認為不孕的病因是勞傷氣血,六淫邪氣直中胞宮,導致不孕。為後世「調經為要」和「調經種子」等治療不孕法則,提供了理論依據。
  • 唐代 (618-907 AD):孫思邈在《千金要方》稱不孕為「全無子」、「絕嗣」及「斷緒」,並將不孕的病因分為先天性生理缺陷和後天病理變化兩種。
  • 宋代 (960-1279 AD):陳自明《婦人大全良方》認為女子不孕與衝脈任脈腎氣有關。
  • 元代 (1115-1368 AD) :朱丹溪《丹溪心法》首倡不孕,並提出「行濕燥痰」的治療法則。
  • 明代 (1368-1644 AD):張景岳在《景岳全書》內,全面分析了妊娠生理病理,強調命門的作用,並提出「調經種子」、「填補命門」的治則,為後世醫家所推祟。此外,萬全在《廣嗣紀要》提出女子五種先天性生殖畸形不能受孕。
  • 清代 (1644-1911 AD):陳修園在《女科要旨》中提出:「婦人無子皆由經水不調,經水所以不調者,皆內有七情之傷,外有六淫之感,或氣血偏盛,陰陽相乘所致。種子之法,即在於調經之中。」內裏提到不孕的主要原因是月經不調,而月經不調是由於七情六淫所傷或是陰陽失調所致。 今天,不論中西醫學都肯定這些診治方法,並廣泛應用在男女生育方面。
Primary infertility is when a woman has never been able to conceive and become pregnant. 「原發性不孕」指婚後從未妊娠。   今天,不論中西醫學都肯定這些診治方法,並廣泛應用在男女生育方面。             TCM remedies are especially helpful for those who need to turn back the clock of time and rejuvenate their fertility. TCM remedies are especially helpful for those who need to turn back the clock of time and rejuvenate their fertility. 針對婦女不孕有:  
1. 調整月經周期
2. 緩解激素紊亂
3. 解除夫婦間的免疫排斥現象
4. 疏通輸卵管
5. 改善壓力相關的功能性失衡
        針對男性不育有:
6. 增進精子數量及活躍性
7. 改善射精及勃起的狀況
西醫針對特定的病因、病位治療。中醫則是從整體出發,辨明各種因素對身體造成的最終影響,配合適當治療,以重整生殖系統及內分泌軸的功能為主。無論肉體或精神方面均能全面照顧,尤其適用於需要重拾生育功能的婦女。

更多熱門文章

主題

女性不孕 - 中醫說病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