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胃功能

胃主受納和腐熟水谷

中醫胃腑「受納」是接受和容納之意,「腐熟」則指飲食物經過胃的初步消化。中醫稱胃為「水谷之海」,因生理活動及氣血津液的化生都需依靠飲食物之營養,故胃又稱為「水谷氣血之海」。有胃病,常會出現納呆、厭食等症。

胃主通降

進食後,食物在胃經由揉磨和初步消化,分解為食糜,並下移小腸。食物在胃消化,會分兩部分,少部分清的被吸收(游溢精氣),上輸於脾運化為水谷精微;而大部分濁的(未消化的)會下輸小腸作進一步分解吸收。胃的這一作用中醫概括為「降濁」,並認為胃氣貴在和順通降。若胃失和降,例如出現胃氣郁滯,食物不能下行,停積在胃內,則會有口臭、食慾下降、脘腹脹滿疼痛、大便秘結;若胃氣上逆,則更會有噯氣、噁心、嘔吐、呃逆等症。

胃為水谷之海,飲食物的攝取量、寒熱溫涼、軟硬粗細等,直接影響其功能。另外,胃的主降和肝主疏泄
有密切關係,又與脾主升清相反相成。因此,胃失降和,不僅導致中焦氣機不和,也可影響其他臟腑功能。在臨床實踐中,重視胃氣通降,顧護胃氣是重要治療原則。

胃對飲食物的受納、腐熟、通降作用,只有與脾的運化互相配合,才能順利轉化成身體真正需要的水谷精微,以生氣血津液,故中醫稱脾胃為「後天之本」。在病理上,脾失健運,多可影響胃功能,而胃功能受損,亦牽連到脾功能,脾胃諸症常常同時並見。

胃為陽土,喜潤惡燥,即胃屬陽及五行
的土,胃需要有一個濕潤的環境才能正常運作。如果胃功能過盛(陽盛),便易生燥熱,於是表現口乾、口渴、喜飲等。而脾為濕土,喜燥惡濕。如果脾虛盛,則常有飲食減少、上腹脹氣、大便溏薄、油膩易致腹瀉等。據此,治療用藥時各有側重,胃因其惡燥而多選柔潤之品,脾因其惡濕而多選用溫燥之藥。

按此了解胃經


更多熱門文章

主題

中醫胃功能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