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推拿派別

中醫推拿屬傳統醫學組成部分,是在體表上運用各種手法,結合某些肢體活動,來防治疾病的外治法。具有疏通經絡、滑利關節、調整臟腑氣血、增強抗病能力等功效。中國推拿歷史悠久,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由於學術師承、治療對象以及社會、地域、目的等複雜原因,逐漸形成了許多各具特色的學術流派與分支。

正骨推拿

又稱傷科推拿,是以分筋理筋、活動關節的手法,來治療脊柱四肢的某些創傷和疾病。針對肌肉常用的有 摸、接、端、提、按、摩、推、拿等特定手法,順理筋腱則運行分筋、理筋、彈筋、拔絡、鎮定等,以起到順筋歸位、行氣活血、緩痙鎮痛的治療目的。

正骨手法 

穴位推拿

又稱指壓推拿、點穴推拿,是以經絡學說為基礎的一套推拿方法。推拿醫師以指代針,循經取,在經穴施行點、壓、掐、揉等手法,治療某些內科疾病。指壓經穴簡便易行,其在穴位所產生的酸、脹、重、麻等感應,有時甚至比針灸還強。當醫師遇到患者懼針或需要治於禁針、禁灸部位時,常以指壓法代替針灸治療。本法臨床應用較廣,如專門在脊柱或兩側施行的手法又稱「按脊療法」;專門利用其明顯的鎮痛效應進行局部麻醉,又稱「麻醉推拿」。一指禪推拿也是其中的佼佼者。

穴位推拿 

小兒推拿

根據小兒生理特點,選取一定的穴位和部位來進行各種輕揉細膩的手法治療。是中醫通過長期實踐而形成,無論診療、取穴、操作方法都別具一格。適用於 6歲以下小兒,對腹瀉、消化不良、便秘、夜啼、遺尿、發熱、咳喘、肌性斜頸、斜視等有效。

小兒推拿 

氣功推拿

醫師發功後,在病人身上施行一些推拿手法,達到治療目的。諸如通過手指或手掌等發放「外氣」,以作用於經絡穴位的運氣推拿法。目前各界對氣功尚有不同看法。

踩蹺

是一種以足代手的推拿方法,利用單足、雙足、足尖、足跟等,踩踏治療部位,進行揉、搓、推、踏、彈跳等方式。一般用於腰背下肢肌肉豐厚處。試行本法時,施術者需借助固定旁物來承擔一部分體重,以控制踩蹺力量;並必須嚴格選擇適應症,體虛或骨質疏鬆者不宜。

踩蹺 

足部按摩

是近年來發掘的一種古老方法。類似耳診,將人體各部 (眼、耳、鼻、心、肝、肺、腎、四肢等)反映在足上,各佔有一定的位置,稱為反映點。如身體某一部位有病,在其相應的反映點上會有壓痛。醫師據此進行搓揉、按壓來防治疾病。

足底反射點 

拍打療法

是古代借助器材進行推拿的一種方法。治療時,按一定筋脈走向,施以有節奏的拍打動作,舒緩某些脊柱四肢疾病。常見的有桑枝棒擊療法。

拍打療法 

運動推拿

是運動醫學的重要內容。根據競賽項目特點以及運動員的不同體質、鍛鍊方式,結合運動醫學理論和解剖生理變化,將傳統推拿手法改進,形成具有特色的專門推拿方法。
  • 賽前:通過手法刺激,鎮定精神,增進肌力,促進關節靈活和 韌帶柔韌性,使運動員在賽前保持良好的競技狀態,對安眠、鎮靜、提神等均有效。
  • 賽中:通過手法改善運動進行中的心身狀態,可解除肌肉疲勞、痙攣以及關節拘緊情況,使運動員保持良好的競技狀態。
  • 賽後:通過手法消除疲勞,舒鬆筋肌,使運動員盡快恢復體力和精神。
另外,其他如競走、長跑等項目易出現的腹痛,球類、舉重中常見的胸肋痛等,都有一套手法。至於一般運動創傷則屬正骨推拿範疇。

保健推拿

這部分又分為自我保健和保健兩種。自我保健是通過自行在頭、頸、胸、腰、腹、四肢,施行簡易手法,或配合某些肢體活動,每天堅持操練來增強體質,防治疾病。在一些保健中心,由工作人員提供的按摩服務,大多是以放鬆肌肉,解除疲勞,安定精神為目的。




更多熱門文章

主題

中醫推拿派別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