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瘙癢原因和防護措施
皮膚發癢必然引起搔抓,這是身體的自然反應,以消除體表的不愉快感覺。劇癢難忍,不停地搔抓至表皮破損出血的情況相當多見。
每個人對癢感的耐受程度都不一樣。一般如皮膚溫度高,或外界干擾少的情況多會令癢感加重,亦因此瘙癢症在晚間變得嚴重。抓癢雖然暫時奏效,卻給皮膚帶來更大的刺激,加重癢感,形成愈抓愈癢。
對癢感的耐受程度各人不同。 |
每個人對癢感的耐受程度都不一樣。一般如皮膚熱,或外界干擾少的情況多會令癢感加重,亦因此瘙癢症在晚間變得嚴重。抓癢雖然暫時奏效,卻給皮膚帶來更大的刺激,加重癢感,形成愈抓愈癢,愈癢愈抓的惡性循環。發癢時盡量不要用手搔抓,以手掌及指腹輕輕撫觸癢處就好。長期反覆搔抓破損皮膚,會形成抓痕、血痂、色素沉著,甚至肥厚粗糙及濕疹樣改變,最終有機會併發皮膚感染。如果你的瘙癢久久不消或漸進加重,又或者兼有其他症狀,應該及時尋求正規專業的治療,不要延誤病情。
皮膚瘙癢的原因
某些人容易有皮膚瘙癢,例如老年人、孕婦、情緒緊張的人,以及皮膚病、過敏症、糖尿病等患者。導致瘙癢的成因繁多複雜,醫生通過詢問患者病情及檢驗身體來找出原因,以決定相應的治療方案。以下是一些皮膚瘙癢的原因:
情緒緊張:精神壓力或焦慮可以誘發皮膚瘙癢,不良情緒亦是加重瘙癢症的重要因素; | |
皮膚乾燥:常由於環境因素例如冷天、濕度低、中央暖氣、洗澡過頻等,使皮脂減少或水分流失而造成; | |
皮膚病:皮炎、濕疹、牛皮癬、蕁麻疹、皮膚劃痕症等。這些患者除了有瘙癢症外,多伴有膚質改變,如潮紅、斑或疹等; | |
感染:麻疹、蟯蟲、虱子、疥瘡、癣等; | |
過敏或刺激:昆蟲叮咬、局部摩擦、接觸有毒植物、毛織品、香水、染料或其他化學品接觸等; | |
內科疾病:肝膽病、腎病、缺鐵性貧血、甲亢、白血病、淋巴瘤、愛滋病等; | |
神經病變:糖尿病、多發性硬化、帶狀皰疹、神經壓迫症等; | |
藥物副作用:抗生素、抗真菌藥物、有麻醉作用的止痛藥等; | |
懷孕或更年期:因身體內分泌改變,使皮膚變得敏感。 |
全身皮膚發癢,伴隨其他症狀時,應加以重視,及時處理。 |
皮膚瘙癢的保護及預防措施
很多時候,瘙癢並非嚴重問題,大都是一些短暫的影響。正確的皮膚護理非常重要,既可舒緩癢感,又保護病灶,避免不必要的額外損害。
減少洗澡次數,縮短每次沐浴時間,防止皮膚水分及油脂流失; | |
很多人喜歡洗熱水澡,這樣會加速皮膚水分流失,應用溫水洗澡,涼水更有鎮靜皮膚的作用; | |
選用性質溫和的沐浴用品,不要殘留在皮膚上,用清水徹底沖洗乾淨; | |
如果是曬傷皮膚引起的瘙癢,多擦防曬霜之類; | |
皮膚乾燥的人要經常擦潤膚露,在洗澡後馬上塗抹; | |
穿著輕鬆柔軟衣物,減少對皮膚的刺激,有些人可能對羊毛或人造化纖過敏; | |
選用性質溫和,沒有添加香料的洗滌產品,需要時用洗衣機的額外漂洗設定來清洗衣物; | |
避免接觸能引起皮膚過敏的物品,例如合金首飾、香水、化妝品、護膚品等; | |
將受影響的體表部位包紮好,以防止抓傷,晚上睡覺時更要這樣; | |
瘙癢劇烈時,可用濕冷毛巾或冰塊攤敷局部來舒緩; | |
選擇適當的止癢產品,記得詳閱標籤使用說明; | |
保持心情舒暢,良好生活習慣。減壓、睡眠、運動都不可少。 |
全身性皮膚發癢,伴隨其他症狀時,一定要加以重視,不可隨意自行處理,以免耽擱病程或導致不良後果。應該找醫生做檢查,及時明確病因,對症下藥,去除誘因。對於一些反覆發作或頑固的皮膚瘙癢症,西醫又找不到原因的,可嘗試以中醫整體療法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