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的免疫作用

調整陰陽是中醫藥治療的基本法則。而現代免疫學則認為,生理性免疫與病理性免疫反應的發生、發展和轉化,是決定機體發病或不發病的關鍵。促使病理性免疫反應向生理性反應轉化,是治療免疫性疾病的原則。

這與中醫藥的陰陽調節法則極其相近。雖然疾病的發生機制很複雜,但從根本上說,都是由於各種致病因素作用下,破壞了機體相對的平衡狀態,造成體內陰陽的偏盛偏衰。所以中醫治療學追求的目標,就是糾正這種偏盛偏衰的失調狀態。

中藥保持其天然結構和活性,是經過幾千年篩選後,遺留下來確實有效、無毒副作用的藥物。科學家們已注意到中草藥具有多效性、雙向調節作用和適應原作用等優勢。針對其有顯著的免疫增強作用,近年來展開了廣泛的研究,並取得一些成果。

根據研究,一般虛証都有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低下或紊亂,而多數補益藥物都增強免疫作用。例如靈芝、人參、黨參、黃芪、白朮、鹿茸、冬蟲夏草、當歸、枸杞子等,能促進單核吞噬細胞的功能,促進T淋巴細胞活化,提高NK細胞活性,以及提高抗體生成,某些還有誘生干擾素(由細胞產生以對抗病毒感染的一種蛋白質)的作用。當中的一些藥物,尤其是補血類,如枸杞子、何首烏、阿膠、桑椹、地黃、當歸、女貞子、鹿茸等,能明顯增強骨髓(中樞免疫器官)的造血功能,可用於防治放、化療引起的白細胞減少,以及某些自身免疫性血液病。(2)

白朮
白朮
當歸
當歸
首烏
何首烏


清熱藥物具有清、瀉火、涼、解毒作用,研究證明能提高機體免疫功能,增強抗病能力,抑制對機體不利的免疫反應。如黃芩、金銀花、青蒿、天花粉等,明顯抑制超敏反應(身體對於某類刺激或致敏物質的反應性增高,導致組織損害),當中某些還能誘生干擾素,或者抑制腫瘤壞死因子(由巨噬細胞產生的一種蛋白質,具有襲擊或消滅腫瘤細胞的作用)的生成。至於白花蛇舌草、玄參、穿心蓮、秦皮等等,可以增強垂體-腎上腺皮質功能。(2a)

黃芩
黃芩
金銀花
金銀花
白花蛇舌草
白花蛇舌草

活血化瘀藥能改善心血管,以及血液流變性等多種功能,對免疫功能亦有重要影響。其中的止血藥類,如三七、牛膝、丹參、川芎、桃仁、艾葉等,除了影響血液凝固機制外,還會促進T淋巴細胞增殖及抗體生成。有的藥物如三七、茜草等,還可促進骨髓造血功能。(2b)

丹參
丹參
川芎
川芎
桃仁
桃仁

藥具有發汗、解肌、透疹作用,它們影響了包括皮膚、呼吸道粘膜等的機械屏障功能,以及局部體液、細胞免疫功能。這類藥物的免疫藥理主要有抗感染、抗過敏反應等。如防風、桂枝、蘇葉、生薑、柴胡等,可增強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有些藥物還影響免疫器官。(2c)

防風
防風
桂枝 
桂枝
柴胡
柴胡

風濕類中藥有明顯的免疫抑制效用,例如青風藤、雷公藤、漢防己等。其他如徐長卿、五加皮、秦艽等,亦能抑制多種類型的超敏反應。(2d)

漢防己
漢防己
五加皮
五加皮
秦艽
秦艽

臨床常用的抗腫瘤中藥類,如青黛、鴉膽子、甜瓜蒂、三尖杉等,可以抑制或殺傷腫瘤細胞;而蟾酥、鴉膽子、斑蝥、青黛、甜瓜蒂等,可提高機體免疫功能 (2e);還有很多日常食品如大蒜等,可用作抑制腫瘤細胞的誘發,或者抗衡致癌因素。


當然,對於中藥的免疫學研究是一項複雜和浩大的工程,目前的研究仍不夠系統,眾多中藥和方劑的免疫效應尚待挖掘,其作用機制亦必須作進一步的探討。  



參考文獻

1. 賀懷新、席孝賢.《中醫藥免疫學》.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2年5月.
2. 駱和生、羅鼎輝等.《免疫中藥學:中藥藥理與臨床》北京:北京醫科大學、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1999年4月.

a:文後第144頁, b:文後第315頁, c:文後第240頁, d:文後第267頁, e:文後第396頁。

3. 余傳霖、葉天星等.《現代醫學免疫學》.上海:上海醫科大學出版社,1998年10月.
4. 寇華勝、林建宇.《中醫免疫學》.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0年6月.
5. 漢英中醫辭典,歐明主編,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1999。

作者

黃立 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

編輯

Angela Collingwood, MSN, 綜合中醫藥控股有限公司
Lawrence Lau, Ph.D., 綜合中醫藥控股有限公司
Rose Tse, 綜合中醫藥控股有限公司


Special thanks to Elpidio Talens Juan for helping with article graphics.




更多熱門文章

主題

中藥的免疫作用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