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
高血壓 : 定義
西醫
血壓是心臟泵出血液並輸送至動脈所產生的壓力。動脈血壓維持血液運行並把氧氣和營養送到各器官。
正常情況下,當人運動及感到壓力時,血壓會反應性上升。然而高血壓病人在任何時間血壓都處於高水平。健康成年人血壓通常低於140/90 mmHg,高於此標準就認為是高血壓。每次測量血壓時,醫護人員都經過多次測量才決定你是否真正有高血壓。
高血壓會增加患心血管病的危險,可發展為特發性心臟病及中風。
中醫
高血壓病在醫學上有原發性高血壓和繼發性高血壓之分,本文主要描述原發性高血壓病。其臨床表現為原因不明的動脈血壓持續增高,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腦、腎等器官損害。中國於1991年對15歲以上94萬人群進行抽樣普查,高血壓患病率為11.26%,即90年代初,中國已有9500萬高血壓患者,與1979-1980年相比,10年間患病率增加了25%。據1996年的調查,這種上升趨勢仍然持續。
中醫對高血壓病並沒有專屬的病証稱呼,但根據常見症狀如頭暈、眼花、頭痛等,可將高血壓歸屬中醫的"眩暈"、"頭痛"、“肝風”等範疇。某些特殊類型的高血壓表現還見於"昏迷"、"抽搐"(如高血壓腦病)、"子癇"(如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等中醫病証。
由於古代中醫並無有效控制血壓的藥物,故由高血壓引起的繼發病証很多;中醫四大病証之一"中風"就是其一。此外,"胸痹"(由氣、血在胸腔運行不暢引起的胸痛)、"心喘"(由心臟病引起的喘症)、"水腫"等分別是繼發於心、腎等器官受損引起的病証。
古代中醫對於高血壓主要症候的描述,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年,如《素問.至真要大論》:「諸風掉眩,皆屬於肝」,意思即由風邪所引起的暈眩,多與肝病有關;《素問.五臟生成篇》:「頭痛巔疾,上實下虛」,意思即頭部諸証,例如頭痛、頭昏、頭眩、頭瘡之類,跟肝腎不足,陰虛於下,而陽亢於上密切相關。
之後,歷代醫師均有論述,如《蘭室密藏.眩暈》:「眼黑頭眩,風虛內作,非天麻不能除」,意思即暈眩、眼朦是由體內風邪所致,應用天麻治療;《臨証指南醫案.眩暈》:「眩暈者,中風之漸也」,意思即有眩暈的人士可能很快會中風,「此証之門,本於肝風」,意思即眩暈、頭痛等都源自肝內風邪。
中醫對現代高血壓病的診治也分別見於上述病証中。
高血壓 : 成因
西醫
中醫
- 身體素來有陽過盛的傾向
- 情緒問題如憂鬱、惱怒、緊張、思慮過度等,導致肝氣鬱結,鬱氣化火,損耗肝陰
- 腎陰虛,不能滋潤肝陽,形成肝陽過盛
- 飲食失調,進食太多肥膩食品,損傷脾胃功能
- 憂思情緒、勞倦等易致脾陽損耗,水液運化不良,形成痰濕積聚
- 肺虛不能調節體內津液輸佈、運行及排泄,津液流通不暢就會積聚生痰
- 腎虛,水液代謝不良,體內水液泛濫而形成痰濁
- 遺傳
- 鈉鹽攝取過量
- 高度集中及精神緊張的職業
- 缺乏體力運動
- 肥胖
- 吸煙
- 大量飲酒
- 缺乏某些營養成份,如不飽和脂肪酸、維他命C等
- 近來還發現,較多高血壓患者有對胰島素不敏感和有高胰島素血症
高血壓 : 症狀
西醫
中醫
高血壓 : 診斷
西醫
中醫
主症:頭痛且脹,頭暈目眩,煩躁易怒,夜眠不寧,或兼脅痛,面紅口苦。舌紅,苔薄黃,脈弦有力。
分析:肝失條達,肝陽上亢,陽化風動,上擾清竅,故有頭痛且脹,頭暈目眩;肝火亢盛,擾亂心神,則煩躁易怒,夜眠不寧;肝膽氣鬱,化火上炎,則脅痛,面赤口苦;舌紅,苔薄黃,脈弦有力都屬肝陽亢盛之象。本型一般見於高血壓早期。
主症:頭部隱痛,暈眩,視朦,耳鳴如蟬,五心煩熱,腰腿酸軟。舌紅少苔,脈細或細數。
分析:肝腎陰虛,陰不斂陽,虛陽上擾,故頭部隱痛,目眩耳鳴;陰虛內熱,則五心煩熱;腰為腎之府,腎主骨,腎虧則腰腿酸軟;舌紅少苔,脈細都屬肝腎陰虧之象,脈細數則為陰虛內熱之象。本型多見於高血壓中期。
主症:眩暈,健忘,消瘦,口乾,五心煩熱,神疲乏力,少氣懶言,或夜尿頻作,腰腿酸軟。舌質淡紅,苔薄,脈細無力。
分析:腎精不足,無以充腦,清竅空虛,故眩暈、健忘;無以養體,則消瘦;無以生津,則口乾;陰虛內熱,則五心煩熱;陰損及陽,陽氣漸衰,則神疲乏力,少氣懶言;氣化不利,則夜尿頻作;腎虛於下,則腰腿酸軟;舌質淡紅,苔薄,脈細無力都屬陰陽兩虛之象。本型多見於高血壓晚期。患者病程相對較長,大多高齡,血壓持續升高而伴有心、腦、腎多器官損害。
主狀:頭痛而重,眩暈,胸悶,噁心,食少,嗜睡。舌苔白膩,脈弦滑。
分析:痰濕內阻,上蒙頭腦,則頭痛而重,眩暈,嗜睡;中焦氣機阻礙,則胸悶,噁心;脾胃虛損,則食少;舌苔白膩,脈弦滑都屬痰濕內盛之象。本型患者多體形肥胖、少運動、脾胃差或吃東西覺得沒有味道。
症狀:頭暈頭痛,痛如針刺,或胸悶刺痛,或四肢麻痺;唇舌青紫,或舌有瘀點瘀斑,脈細或澀。
分析:久病,瘀血內停,脈絡不暢,則頭暈頭痛,痛如針刺,或胸悶刺痛,或四肢麻木;唇舌青紫或舌有瘀點瘀斑,脈細或澀,均為瘀血內停之象。本型多見於高血壓晚期,有器官損害。
患者自述無明顯不適,僅測得血壓高於正常。檢查有舌紅或淡紅,苔薄少或薄白,脈弦細或弦滑。
- 有特殊症狀及血液檢驗異常,如發現兒茶酚胺增多,提示有嗜鉻細胞瘤的可能;
- 年青患者(年齡少於30);
- 血壓上升太快,提示心血管問題如血管瘤;
- 很難控制的高血壓,藥物處理無效,提示有腎病的可能。
注意:如醫師發現患者病情不適用中醫治療,會轉介西醫跟進。
高血壓 : 治療
西醫
1. 改善生活模式
改善生活模式對預防高血壓非常重要,同時亦可作為臨界性及I 期高血壓等心臟尚未有損害的患者的治療手段。
改善措施包括肥胖人士應減肥。飲酒量宜控制在每天啤酒少於720毫升,餐酒少於300毫升或100度威士忌60毫升,女士及肥胖人士必須將上述建議酒量減半。適量的有氧運動如每星期進行數次跑步(30-45分鐘/次)可降壓。減少食鹽量至每日2.4克也有幫助。
吸煙使降壓藥效減弱,血壓持續上升,增加患心臟病的危險,所以必須戒煙。
健康的飲食習慣可減低風險。在服藥的高血壓患者,良好的飲食習慣可使服藥量保持在低水平,有益食物包括全麥、水果、疏菜、瘦肉及低脂乳類。
2. 降壓目標
改善生活方案需嘗試6至12個月。如效果不理想,就需開始服藥。但在某些情況可能會立刻服用降壓藥,要視乎血壓高低、額外的高危因素及是否有併發症出現。例如糖尿病人血壓達130/80 mmHg時就要服藥。
3. 自我監察血壓
在家自己測量血壓對病情有幫助,在安靜放鬆的狀態下能測出最準確的血壓。某些病人在診所面對醫務人員時變得非常焦慮,因而影響血壓結果,這種情況又稱"白袍高血壓"。 自我測量血壓對服用藥物人士有監察作用,可了解藥物反應並及時調整藥物劑量。雖然正規血壓計測量最準確,市面上也有其他 更方便的應用設備 如電子血壓計,這些設備須小心遵循說明書使用以達理想效果。另外血壓計袖帶尺碼亦要適中,而電池亦要時常更換。儘管自我監察血壓非常重要,但患者仍要前往醫生處作定期覆診。
4. 藥物治療
市面上有多種降血壓藥物,降壓同時亦減低了患心臟病、腎病及中風的危險。多數藥物每天只需服一次,開始時應服用最低劑量,以防止因血壓突然下降而出現的不良反應,藥物調節時間要因應病人的接受力及反應,而每一或兩個月作調整。患者應盡量在每天同一時間服藥以減少血壓的波動。某些情況下患者需服用多種藥物,這些藥物可能會產生不良副作用,覆診時須需向醫生報告有關不良反應,以便替換其它降壓藥。如果沒有不良反應就應堅持服藥。
降血壓藥物分類
|
降壓藥物種類 | 藥物效用 | 代表藥物名稱 | 不良反應及注意事項 |
利尿藥 | 作用於腎臟,可排泄多餘的水份及鈉質,使血容量減少而令血壓下降。此藥可單獨使用或和其他降壓藥同用。 | Hydrochlorothiazide Chlorthalidone Furosemide |
可能引起血鉀過低,用橙汁或香蕉補充。應早上服藥,以避免晚上服藥引致多尿。 |
腎上腺素能受體 -β阻滯劑 | 減少刺激心臟及血管的神經衝動,使心臟的搏動減慢及減弱,血壓會因而下降,心臟負荷量也減輕。 | Atenolol Metoprolol Propranolol |
疲倦、心率減慢、性功能不良。糖尿病及哮喘病人要小心,可能會隱藏低血糖症狀。 |
血管緊張素轉化酵素抑制劑 | 此藥物阻止體內一種激素稱血管緊張素II的生成,阻止血管收縮,血壓就會下降。 | Lisinopril Enalapril Captopril Benazepril |
咳嗽、皮疹、高血鉀。避免吃過量鉀鹽補充劑(如橙汁等),要遵遁醫生指引,懷孕不能服用。 |
鈣拮抗劑 | 阻止鈣離子進入心臟及血管的肌肉,使心臟及血管的肌肉放鬆,血壓就會下降。 | Amlodipine Nifedipine XL Diltiazem Verapamil |
頭痛、面紅、暈眩、下肢水腫 |
血管緊張素受體阻滯劑 | 阻止血管接收一種稱為血管緊張素II的激素,血管因而不能收縮,血壓就會下降。 | Losartan Valsartan Candesartan |
頭痛、暈眩、高血鉀、懷孕不能服用。 |
腎上腺素能受體 - α阻滯劑 | 減少刺激血管的神經衝動,使血液更易流過外周血管,血壓就會下降。 | Doxazosin Terazosin |
首次服用出現暈厥、暈眩、頭痛,應睡前服用。 |
中樞性作用藥物 | 作用於腦部或主要神經系統,使外周血管擴張血壓下降。 | Clonidine | 突然停服會出現反射性高血壓,另外服用期間有睡意、口乾及抑鬱。 |
血管擴張劑 | 直接使血管壁舒張,管腔擴張血壓下降。 | Hydralazine | 頭痛、水腫及心率加快。 |
降壓藥須需遵照醫生指示服用,如不良反應嚴重一定要告訴醫生。
婦女如發現懷孕要盡快通知醫生。
** 高血壓治療與謎思
中醫
標本兼治是中醫治療高血壓病的基本原則,治療方法可分為治標、治本兩大類;另外中醫講究辨証,在標本兼治的基礎上,根據每位患者實際証候來配伍藥物。中醫認為高血壓病變主要在肝、腎二臟,故治療應以調整該臟之陰陽盛衰為要旨。以下是一些方劑舉例:
1. 肝陽上亢
治則:平肝潛陽,清火熄風
舉例方劑:天麻鈎藤飲
2. 陰虛陽亢
治則:育陰,潛陽
舉例方劑:鎮肝熄風湯
3. 陰陽兩虛
治則:溫腎陽,補腎陰,瀉腎火,調沖任
舉例方劑:二仙湯
4. 肝風痰濁
治則:化痰,熄風,通絡
5. 瘀血阻絡
治則:活血化瘀
舉例方劑:血府逐瘀湯 加減
6. 無症狀型
治則:益腎,養肝,降血壓
舉例方劑:六味地黃丸 合生地、杜仲、鈎藤、白芍、丹參、菊花、甘草等
注意高血壓是持久的,甚至終身疾病,患者必須堅持長期治療調養,以達到降血壓,消除症狀,長期鞏固,預防併發症的目的。
高血壓 : 預防
西醫
最佳的預防方法是有健康均衡的生活模式。目前對於原發性高血壓的病因還不十分清楚,所以很難針對性地預防,但可以確定它的發生跟很多不健康生活因素有關。以下是一些可控制的高危因素。
- 保持體重,肥胖人士如體質指數達27或以上(體重KG/身高平方米M² )應減肥
- 減少食鹽攝入
- 適量飲酒
- 適量體力運動
- 戒煙,吸煙是非常高危的因素
中醫
高血壓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通過一些預防措施,可以大大減低它的發生機會。建議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包括均衡飲食、常運動、控制體重、穩定情緒、戒煙等,有需要服用一些藥物。
1. 增強體質
生命在於活動,健康在於鍛鍊,增強體魄可抵抗疾病。
2. 良好生活習慣
中醫保健和西方相近,包括適當運動、飲食、休息、社交生活及嗜好等,以促使身體氣血運行。但對"適當"的定義有差異,他強調所有事情的陰陽均衡,不多不少而適量,平衡及中庸之道,不能沒有也不能太多。
3. 心靜樂觀
中醫認為人的精神、意識及思維活動,對身體功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保持樂觀及正面思想可促進健康。
4. 中草藥保健
近年來,使用中草藥預防疾病,受到醫學研究者的廣泛支持,也有神速的進步。中醫師長期對中藥的實踐,以及醫學研究的支持,證明中草藥有保健及預防作用,特別對高血壓等慢性病。讀者應徵詢中醫師的意見,根據個人需要而服用。
按此了解高血壓患者養生法
高血壓 : 參考
西醫參考
- The Sixth Report of the National Committee on Prevention, Detection,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Pressure. NIH Publication No. 98-4080, November 1997.
- Abramowicz, M., Editor, Drugs for Hypertension, The Medical Letter on Drugs and Therapeutics. Vol. 43 (Issue 1099), March 5, 2001.
-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high blood pressure section.
- National High Blood Pressure Education Program (NHBPEP).
中醫參考
- 北京中醫藥大學主編《中醫內科學》學苑出版社2000.
- 李恩主編《中國中西醫結合臨床全書》(上冊)中醫古籍出版社1999.
- Zhang Dazhao (edited), Diagnosis & Treatment of Common Diseases in TCM, WuXiaolong-Hai Feng Publishing Co., 1992.
- 北京中醫藥大學主編《中醫基礎理論》學苑出版社2000.
- Davidson'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Medicine, 18th Edition by Churchill Livingstone, 1999.
- 歐明主編, 漢英中醫辭典, 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