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足浴療法
浴足療法以其簡便靈驗的特點,盛行千載不衰。古人很早就注意到雙足對人體的保健作用。歷代醫家總結:「春天洗腳,升陽固脫;夏天洗腳,可祛暑濕;秋天洗腳,潤肺濡腸;冬天洗腳,暖和丹田。」中醫學認為,人體五臟六腑在腳上都有相應的投影,足部是足三陰經的起始點,又是足三陽經的終止點,踝關節以下就有 60 多個腧穴。經常用熱水洗腳,能刺激足部穴位,增強血脈運行,調理臟腑,舒通經絡。
洗足液的藥物配伍會根據辨証,也可據疾病選用單方、驗方。先將藥材煎液,或者用滾水將藥物溶解成藥液,保持水溫在 50〜60°C 左右,洗足液量以淹及足踝為宜。雙腳浸洗在熱水的同時,以手按壓足部穴位。每日可進行 1〜3 次,每次約 15 分鐘。浸洗後用溫水沖洗,毛巾擦乾,注意保暖,最後抬高雙腳,休息 15〜30 分鐘。
根據中醫經絡學說,大足趾是肝脾兩經的通路,按摩此處可舒肝健脾,增進食慾,對肝脾腫大也有輔助療效;第四趾屬膽經,可防便秘、肋骨痛;小趾屬膀胱經,能糾正子宮體位、小兒遺尿;足心是腎經湧泉穴所在,可改善腎虛疾病。以藥液泡腳,並不斷按摩足趾、足心,是一種良性刺激。可防治足部疾患如腳癬、腳乾裂、腳臭、腳汗過多、足跟痛、凍瘡、下肢浮腫麻木、四肢不溫、感冒及夜尿等。還對神經衰弱、膝踝關節毛病、腰酸腿軟、失眠、氣管炎、偏頭痛、痛經等都有一定的輔助療效。
材料 |
鈎藤 20g,加少量冰片,用布包好。 |
方法 |
每日早晚將布包放入盆 ( 或桶 ) 內,加熱水浸泡一會後洗腳。每次 30〜45 分鐘,注意保持水溫,每日一包,10 天為一個療程。 |
材料 |
|
方法 |
每日 1〜2 次,每次 10〜15 分鐘。 |
2. 失眠
材料 |
|
方法 |
每晚睡前熱水洗足。 |
3. 遺精早泄
材料 |
仙鶴草 30g,黃芩、丹皮各 9g,煎液。 |
方法 |
每晚睡前熱水洗足。 |
4. 足跟痛及足踝關節炎
材料 |
尋骨風、透骨草、白毛藤各 30g,獨活 15g,乳香、沒藥、血竭各 10g,仙鸛草、艾草各 20g,煎液。 |
方法 |
每日 2 次。 |
5. 脈管炎
材料 |
水蛭、地龍各 30g,土鱉蟲、桃仁、蘇木、紅花、血竭、乳香、沒藥各 10g,川牛膝、附子各 15g,桂枝、甘草各 20g,煎液。 |
方法 |
將小腿以下浸泡在溫熱的藥液中,每日 3 次,每次約 20 分鐘。 |
6. 足部跌打損傷
材料 |
蘇木 30g、桃仁、血竭各 12g,紅花、土鱉蟲、乳香、沒藥各 10g,自然銅 20g,煎液。 |
方法 |
趁熱洗足,可緩和腫痛。 |
7. 足部凍傷 / 手腳冰冷
材料 |
|
方法 |
每日 3 次,每次 8-10 分鐘。 |
8. 足癬
材料 |
|
方法 |
每次浸洗 50 分鐘,夏季用此法最佳。 |
材料 |
皂莢 30g、苦參 15g、蛇床子 15g、土槿皮 30g、大楓子 15g、凌霄花藤 30g,煎液。 |
方法 |
每次浸洗 30 分鐘。 |
材料 |
馬齒莧 60g、百部 30g、黃柏 15g、川椒 10g、明礬 10g。 |
方法 |
每次浸洗 30 分鐘。 |
9. 小兒遺尿
材料 |
續斷、狗脊、女貞子各 30g,黨參、茯苓各 20g,甘草 6g,煎成 1000ml 藥液。 |
方法 |
每次浸洗 30 分鐘。 |
10. 痛經
材料 |
|
方法 |
每次浸洗 15〜30 分鐘。 |
11. 足汗過多
材料 |
葛根 60g,明礬 30g,煎成 2000ml 藥液。可收斂祛濕,止癢止汗。 |
方法 |
每次浸洗 15〜30 分鐘。 |
注意事項
洗足液不能口服,也不能久存。每次要掌握好水溫,以患者耐受為度,小心燙傷。老人、小童及行動不便者,洗足時應有人在旁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