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 : 定義

肝炎 : 定義
西醫 中醫
肝的解剖部位
胸廓肋骨
肝與其他臟器關係
  十二指腸
胰臟
肝炎是由病毒、酒精或藥物損害肝臟而引起的疾病。甲、乙、丙型病毒性肝炎是現今世界最常見的肝炎類型。病毒性肝炎可以急性發病並自行痊癒,或進展至慢性肝炎,繼而形成肝硬化和肝癌。
-
-
-
-
-
-
-
-
-
-
-
-
-
-
-
-
-
-
-
-
-
醫記載中,並沒有以肝炎為名的疾病分類。以現代醫學的概念,本病是由多種肝炎病毒引起的急性或慢性肝病,常見病毒有甲、乙、丙肝炎病毒。主要病徵有發熱、食慾不振、噁心嘔吐、四肢及軀體怠倦酸軟、黃疸等。 根據肝炎臨床表現,與中醫疾病類型中的"黃疸"、"肝著"、"脇痛"、"鼓脹"、"積聚"等表現相似。這些疾病的描述,最早見於《黃帝內經》(公元前206 - 220)。
"黃疸" 指皮膚、尿液及眼睛發黃的疾病;
"脇痛" 指一則或兩則的脇肋部位疼痛的疾病;
"鼓脹" 指腹部膨脹,腹部皮膚淺表靜脈顯露為特徵的疾病;
"肝著" 指因郁滯引起的疾病;
"積聚" 指腹內結塊,或脹或痛的疾病。
用中醫的觀點分析,肝臟有貯贓和調節血液功能,也負責全身氣血運行通暢,另外也與情緒、消化、肌肉運動、眼睛和婦女月經有關,肝亦影響膽汁的分泌。以西醫理解,肝臟主理自主神經、消化功能、血液循環、跟腱關節及視覺系統。而肝病就會出現相關症狀。

更多熱門文章

上一篇 高血壓
下一篇 痛風症 : 定義

主題

肝炎 : 定義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