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與放射治療的配合應用

放射治療是利用輻射線引起細胞、組織、器官變化,產生生物分子結構改變,破壞和阻止細胞分裂,達到消滅惡性腫瘤的目的。但同時會傷害正常組織和器官,令患者承受一系列毒副反應與後遺症,常常擾亂治療程序,影響療效。

中藥增加放療敏感性 放射治療可用於許多癌症,然而各種癌細胞對放射線的敏感度有高有低。為提高治療效果,減少放射所需劑量,有關人員一直在研發「放射增敏劑」,這些物質有很多是化療藥物,不少中藥也有這樣的作用。一般來說,活血化瘀類中藥具有緩解血管痙攣,改善微循環,促進側支循環,增加組織血流量,抑制血小板凝集,調節結締組織代謝的作用。因此能增加腫瘤局部對放射線的敏感性,起到增效作用。

中醫藥治療全身放療反應 放療引起的毒副反應程度,與照射部位、照射範圍大小及每次照射量有關。全身反應主要有消化道表現,血細胞減少等。中醫認為放射線是一種「火熱毒邪」,會耗,損陰灼,導致胃運化受阻,虧損。因此中醫治療法則有:

清熱解毒 :主要用於預防各種炎症反應和發熱。常用藥有金銀花、連翹、蒲公英、黃連、山豆根、射干等。
養陰生津 :用於毒邪傷陰、津液受損,出現口乾、舌燥等。常用藥有天花粉、石斛、生地、麥冬等。
涼血補氣 :用於氣血雙虧兼有內熱者,出現乏力、心悸、頭暈、目眩等。常用藥有黃茋、生地、雞血藤、沙參等。若出現形體虛弱、四肢不溫、偏寒者,加阿膠、三七、黃精。
滋補肝腎 :用於機體衰弱、疲乏、精神不振、心悸氣短、白細胞及血小板減少者。常用藥有首烏、杜仲、菟絲子、吳茱萸等。
健脾和胃 :用於出現消化道症狀者。常用藥有黨參、白术 、陳皮、半夏、黃連、炒白芍、炙甘草。
 
南沙參
北沙參
玉竹
中醫藥治療局部放療反應
頭部放療 :包括原發性和轉移性腦瘤放射治療,導致腦組織充血、水腫、顱內壓升高,出現頭痛、噁心、嘔吐等。中醫認為「腦為髓海」,為防止放射性腦 脊髓炎,凡腦神經系統疾病,常用補填髓法,輔佐以活血通絡。藥用女貞子、鹿茸、仙靈脾、枸杞子、肉蓯蓉、補骨脂、 生地、熟地、 吳茱萸、仙茅、雞血藤、川芎、丹參、牛膝等。
鹿茸
仙靈脾
女貞子
鼻咽癌、舌癌 等常以放射治療為首選,但會引致鼻竇腔損傷,出現味嗅覺異常、流鼻水、耳鳴、頭痛、鼻塞等。應予通鼻竅、清熱中藥調理。常用藥有蒼耳子、辛夷、白芷、川芎、石膏、 桑白皮、薄荷等。
蒼耳子
辛夷
白芷
咽頸部 放療後,會出現口腔粘膜充血、水腫、潰瘍,咽喉疼痛,牙齦腫痛、口乾等,影響食慾,使體質下降。一般多用清熱養陰、生津潤燥的中藥治療,如天花粉、石斛、沙參、麥冬、蘆根、烏梅、生甘草等。
天花粉
麥冬
蘆根
胸肺 照射後,可能會產生肺炎及纖維化。患者主要表現有胸悶、氣短、乾咳痰少;繼發性感染時,會有發燒、咳黃痰,甚至呼吸困難。中醫認為這是由於輻射線熱傷肺陰所致。治療必須養陰清肺,常用藥天花粉、玄參、沙參、麥冬、杏仁、橘皮、前胡、丹皮、白芍、女貞子、百部、石膏等。另加入活血化瘀藥可減低肺部纖維化機會。
食道癌 放射治療後,會引起食道炎,表現吞嚥困難、胸骨後疼痛、疼痛放射至肩胛或背部,舌質紅絳,舌苔黃膩,脈滑數。應予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理氣來調理。常用藥有蒲公英、三七、枳殼、旋覆花、黃芩、蘇梗、仙鶴草、半枝蓮、石見穿、急性子等。
蒲公英
黃芩
蘇梗
上腹部 放療後的反應,中醫會區分寒熱虛實來治療。凡食慾不振、脾胃虛寒、喜熱飲者,要健脾和胃,用香砂六君子湯加減;有腹脹、胸脅脹痛,加川棟、元胡、白芍等。有胃熱表現嘔酸水、苦水者,用橘皮竹茹湯加減來降逆止嘔,益氣清熱;若吐清水、胃痛得熱減者,為脾胃虛寒,宜用旋覆代赭湯加減來溫胃化痰。
下腹部 (結腸、直腸) 放療後,主要是腹痛、腹瀉,或有便血。中醫認為這是毒熱傷陰、濕熱下注、腸絡受傷,應該用清熱利濕、涼血止血、斂腸止瀉之法調理。常用藥有地榆、槐花、白頭翁、仙鶴草、馬齒莧、敗醬草、樁根皮、烏梅、秦皮、白芍、五味子等。
地榆
槐花
白頭翁
盆腔 ( 宮頸癌、前列腺癌等 ) 放療後,會產生泌尿道炎症反應,並易引起繼發性感染。中醫認為這是由於熱毒傷陰、濕熱下注膀胱,損及脈絡所致。宜清熱解毒、利尿通淋、涼血止血。常用藥有大薊、小薊、生地、茅根、仙鶴草、木通、旱蓮草、瞿麥、萹蓄、鴨跖草等。
皮膚損傷反應,可直接或間接引起,表現有皮膚變粗、瘙癢、紅斑、脫皮,毛髮脫落、色素沉積、潰瘍、紅腫熱痛等。對於皮膚粘膜損傷,中醫外用一些中草藥膏敷涂外,還可內服滋陰養血中藥調理。常用藥有當歸、首烏、丹皮、赤芍、熟地、天花粉、麥冬、地膚子、白蘚皮、苦參、金銀花、阿膠、甘草等。
當歸
丹皮
赤芍

放射治療後的中醫保健,在於防止併發症及後遺症,其後遺症多見有肺部纖維化和 脊髓炎,處理手法參考上述有關部分。另外就是在辨病提前下,以辨証論治來鞏固治療,積極控制復發和轉移,提高長期療效。

更多熱門文章

主題

中醫藥與放射治療的配合應用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