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中醫減肥法則

按中醫理論,一處之証往往是全身經脈氣血運行不暢的表現,故施治時較側重全身調理,而不只強調節食減肥。中醫採用辨証論治的方法來減肥,即根據每位肥胖者的不同情況,擬定個體化的治療方案,以助患者抑制食慾、提升身體代謝、消脂等。總結出肥胖者的各種証型後,施治法則各有不同。


1. 和胃消脂 山楂消食

 
肥胖人士大多嗜吃肥膩甜點,造成消化困難,於是食物易於壅塞在胃腑,表現為胃腹飽脹、噯氣、嘔逆酸腐物、口氣重、舌苔膩等。常用藥山楂、麥芽、萊菔子等,可以調和胃腑,促進消化液分泌,幫助油脂分解。
 

2. 活血行瘀 

 
血液中脂肪過多,容易引起血管硬化,屬於中醫瘀血現象之一。活血行瘀藥物有效增加血流量,降低血脂,減慢血管硬化。常用活血行瘀降脂藥有當歸、川芎、丹參、赤芍、三七等。當歸活血
 

3. 寬胸化痰 

               
中醫素有"肥人多痰"之說,意指體內過多的脂肪。身體多痰導致氣短、胸悶、甚致頭暈、舌苔滑膩等。更嚴重的痰均重者,會表現性情急躁、容易發脾氣、血壓高、頭部脹痛、失眠、大便乾結、舌苔黃膩等。常用藥如瓜蔞、瓜蔞仁、薤白、枳實、枳殼、陳皮等,來促進肺臟通調水道,肅清痰濁。瓜蔞化痰
 

4. 疏肝利膽 

        
肝臟負責調節氣機,亦促進脾胃運化,而膽汁幫助脂肪消化。常用藥物如茵陳、莪術、薑黃、決明子等,可疏肝利膽。此法對肝膽病,尤其是脂肪肝或膽結石有效。

茵陳疏肝利膽

5. 利尿滲濕

           
中醫認為濕盛生痰,肥胖者多有水液代謝失常,導致清液痰濁不分,血脂上升。利尿滲濕法加強津液的輸佈,直接將多餘的水濕排出。常用藥有冬瓜皮、澤瀉、茯苓、車前子等。
 

6. 瀉下通便 

     
肥胖之人,體內積聚過多脂垢邪濁,同時又多兼有便秘。此法加速腸蠕動,縮短代謝產物停留時間,有效清除多餘脂濁。常用藥有大黃、虎杖、何首烏、番瀉葉、蘆薈等。
大黃通便
 
 
上述六大法則以祛除邪濁為主,主要針對水濕痰瘀等代謝物積聚情況,實際施行時多數結合運用。如遇上肥胖兼虛証者,則自身臟腑功能低下是問題所在,要注意補益脾,以扶助正氣,更有利祛邪。
 

更多熱門文章

主題

傳統中醫減肥法則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