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助你安渡熱浪

全球暖化,顯著增加了熱浪(異常高溫)的頻率、持續時間以及強度。根據2025年的氣候報告,熱浪已成氣候新常態,將持續更久、更嚴重,影響區域比以往更廣。
 
極端高溫不僅令人不適,更對健康構成威脅。尤其是當它伴隨著高濕度、猛烈日照、空氣不流動,或空氣污染等因素時,會帶來嚴重的健康風險。高温對身體的主要健康影響包括:

炎夏暑熱不適
  • 熱衰竭與中暑:高溫期間最嚴重的健康威脅,屬於緊急醫療情況,需及時就醫。
  • 脫水:因大量出汗,水液補充不及時而常見。
  • 心臟負荷增加:因為需要降溫,身體將更多血液輸佈至體表。
  • 精神健康影響:高溫可能加劇情緒波動、焦慮與抑鬱,並損害記憶與認知功能,同時也會擾亂睡眠品質。
  • 既有病患惡化:心臟病、高血壓和呼吸系統疾病患者,面臨更高的健康風險。
 
隨著地球氣溫日漸上升,懂得自我調節,適應高溫環境變得愈發重要。對於高危人群,如老年人、兒童、孕婦、慢性病患者,戶外工作者以及缺乏空調降溫設施者,更應加強自我防護意識,採取有效措施應對高溫天氣。
 
對於熱傷害的防治,中西醫各具特色,可以相輔相承。西醫強調快速干預,通過物理降溫、靜脈補液及必要的藥物支援等,以迅速控制體溫、糾正水電解質紊亂,起效直接快捷,尤其適用中暑等急重症的搶救。而中醫則注重整體調理與清熱祛暑,採用中藥、針灸、刮痧等方法,解除暑熱、調節氣血陰陽,不僅緩解症狀,更著眼於恢復人體內在平衡,從而增強對高溫環境的適應能力和長期耐受力。


中醫 vs 西醫


> 炎夏常見的熱傷害及處理
> 中醫看暑熱傷害
> 中藥治療傷暑
> 傷暑穴位療法
> 傷暑刮痧療法
> 藥浴清熱解暑
> 中醫養生順應炎夏
> 預防暑熱傷人
> 中醫冬病夏治保健


主要中醫參考

  1. 李其中編著《中醫基礎理論縱橫解析》上海中醫藥大學出版社2006。
  2. 朱文鋒主編《中醫診斷與鑒別診斷學》人民衛生出版社1999。
  3. 王惟恆等主編《百病外治500問》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
  4. 王玉川主編《中醫養生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2。
  5. 任全、楊建寧主編《藥浴》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2005。
  6. 裘沛然主編《中國中醫獨特療法大全》文匯出版社1993。
 








更多熱門文章

上一篇
下一篇 牙齦疾病的中醫護理

主題

中醫藥助你安渡熱浪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