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失調針灸治療
大多數女性在45-55歲絕經,提示卵巢功能衰退,生育功能終止。在絕經前後的更年期,由於內分泌狀況變化,身體會相應地作出調整,產生一些暫時的症狀。部分更年期女性,由於體質、心理狀態、生活環境等因素,身體未能調適,出現中重度症狀,需要治療。
更年期不適症,屬內分泌神經功能失調所致,其發生原因,不外乎體內代謝紊亂,或與外界不良刺激有關。針灸改善體內環境,刺激神經、內分泌、免疫等途徑,從而產生治療作用。具體操作時,醫師經由配穴及適當刺激,例如刺激某些具有興奮卵巢的穴位,促進性激素分泌的穴位,以及調節免疫功能的穴位等,能夠起到多功能綜合調節作用,同時亦發揮個體化診治的特點。針灸治療效果理想,不但解除更年期症狀,亦可推延卵巢衰退過程,幫助身體調適。
中醫認為更年期間,由於腎氣漸衰、精血不足、衝任虧虛,導致臟腑功能紊亂。針灸選穴時,主要選肝經、腎經、脾經、胃經及任督二脈上的穴位,以達到調節衝任二脈和臟腑功能之效。操作方式包括體針、耳針、艾條溫灸等。
針灸治病與處方一樣,也需要辨証。
腎陰虛:頭暈耳鳴,潮熱汗出,五心煩熱,腰膝酸痛,失眠多夢,口乾便結,尿少色黃。舌紅少苔,脈細數。 取穴:腎俞(Bl 23)、肝俞(Bl 18)、三陰交(Sp 6)等,針用補法。 腎陽虛:頭暈耳鳴,精神萎靡,面色晦暗,腰痛肢冷,腹冷墜脹,小便頻數或失禁。舌淡,或有齒印,苔白滑,脈沉細弱。 取穴:腎俞(Bl 23)、命門(Gv 4)、志室(Bl 52)等,用溫針。 陰陽兩虛:時而潮熱汗出,時而畏寒惡風,眩暈耳鳴,手足心熱,神疲,肢體浮腫,腰膝酸軟。舌淡,脈沉細。 取穴:志室(Bl 52)、氣海(Cv 6)、太溪(Ki 3)等。
更年期失調針灸選穴參考
穴位 | 治療作用 |
百會(Gv 20) | 百會位於頭頂,屬於督脈,亦是手足三陽經共同會合之處。可升清降濁,平肝潛陽,清利頭目。 |
關元(Cv 4) | 關元屬於任脈,可補益元氣,調和衝任。 |
腎俞(Bl 23) 、太溪(Ki 3) | 腎俞為腎經背俞穴,太溪為腎經原穴,二穴合用可補腎氣,養腎陰,充精血,益腦髓,強壯腰膝。 |
命門(Gv 4) | 補腎壯陽,培本固元。溫灸本穴,對緩解經痛很有效。 |
三陰交 (Sp 6) | 三陰交屬脾經,亦是任脈和足三陰經交會穴,能健脾、疏肝、益腎,理氣開鬱、調補衝任。為婦科病要穴。 |
心俞(Bl 15)、神門(Ht 7)、勞宮(Pc 8)、內關(Pc 6) | 清虛火,養心神。 |
風池(Gb 20)、太沖(Lr 3)、湧泉(Ki 1) | 疏肝理氣,養陰潛陽。 |
氣海(Cv 6)、脾俞(Bl 21)、足三里(St 36) | 溫灸,健脾益氣,溫補腎陽。 |
中脘(Cv 12)、陰陵泉(Sp 9)、豐隆(St 40) | 化痰順氣。 |
復溜(Ki 7)、照海(Ki 6)、合谷(Li 4) | 活血調經、益氣養血,減輕更年期的潮熱多汗症。 |
印堂(Ex-Hn3)、神庭(Gv 24)、太沖(Lr 3) | 舒緩神昏、記憶力下降、睡眠差。 |
更年期針灸穴位 (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