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病中藥外用法

中醫師常將藥物製成不同劑型,局部施用,使藥物直達病處,產生作用。常見劑型及用途有:

  • 膏藥:古稱"薄貼",現稱"硬膏"。按配方用若干藥材製成的膏藥劑,如太乙膏、陽和解凝膏、咬頭膏等。使用時加溫軟化,趁熱敷貼患處。辨証選藥,可消腫止痛,透膿祛腐,生肌收口。Herbal paste

  • 油膏:即"軟膏"。用於消腫止痛,透膿祛腐,生肌收口;對皮膚可潤燥、殺蟲、止癢。舉例如金黃油膏適用于陽証腫瘍、肛周膿腫等。生肌玉紅膏能活血祛腐,解毒止痛,潤膚生肌收口。生肌白玉膏適用於潰瘍腐肉已淨,瘡口不能收斂,以及乳頭皸裂、肛裂等。瘋油膏適用於牛皮癬、慢性濕疹、皸裂等。消痔膏適用於內痔、外痔、血栓痔等。

  • 箍圍藥:古稱"敷貼",將特定藥粉與液汁調製成糊劑,塗敷於廣泛而散漫性腫脹的瘡灶上,以局限病情發展,收束瘡毒。常用藥粉有金黃散、玉露散、回陽玉龍膏、沖和膏等。除了要正確選藥外,各種混和用的基質發揮重要作用,例如醋調可以散瘀解毒;以酒調助行藥力;蔥、薑、韭、蒜搗汁調可以辛香散邪;菊花汁、絲瓜葉汁、銀花露調可清熱解毒;雞蛋白調可緩和刺激;以油類調可潤澤肌膚。

  • 摻藥:古稱"散劑",現稱"粉劑"。將藥物配伍再研成粉末,用時摻於膏藥或油膏上或直接摻於病變部位。不論消腫散毒,透膿祛腐,腐蝕平胬,生肌收口,定痛止血,收澀止癢,清熱解毒都可使用。如陽毒內消散、紅靈丹能夠活血止痛,消腫化痰,用於腫瘍初起。瘡瘍潰破之初,可用九一丹、八二丹、七三丹、五五丹、九黃丹等透膿祛腐。腐蝕與平胬有白降丹、枯痔散、平胬丹。生肌收口的生肌散、八寶丹。止血的有桃花散、三七粉。清熱收澀的有青黛散、三石散。

  • 酊劑:即浸泡過藥物的濃縮酒液。如紅靈酒有活血、消腫、止痛之功,用於凍瘡、指趾壞死未潰之時。 10%土槿皮酊、複方土槿皮酊,有殺蟲、止癢之功,適用於手足癬、灰甲等。白屑風酊有祛風、殺蟲、止癢之功,適用於脂溢性皮炎。

  • 洗劑:將方藥磨成細粉,製成水液。適用於急性、過敏性皮膚病,酒皶鼻和粉刺。如三黃洗劑有清熱止癢之功,用於急性濕疹、接觸性皮炎等。顛倒散洗劑有清熱散瘀之功,用於酒皶鼻、粉刺。

  • 草藥:適用於創傷淺表出血,止癢,毒蛇咬傷等。如蒲公英、紫花地丁、馬齒莧、芙蓉花葉、野菊花葉、七葉一枝花、絲瓜葉等,有清熱解毒消腫之功,適用于陽証腫瘍,用時將鮮草藥洗淨,加食鹽少許,搗爛敷患處, 一天調換 1~ 2次。旱蓮草、白茅花、絲瓜葉等,有止血之功,適用於淺表創傷之止血,用時洗淨,搗爛後敷出血處加壓包紮,白茅花不用搗爛可直接敷用。徐長卿、蛇床子、地膚子、澤漆、羊蹄根等有止癢作用,適用於急慢性皮膚病,用時洗淨,凡無滲液者可煎湯熏洗,有滲液者搗汁或煎湯冷卻後濕敷;澤漆搗爛後加食鹽少許用紗布包後,塗擦牛皮癬皮損處;亦可用羊蹄根醋汁外搽。半邊蓮搗汁內服,藥渣外敷傷口周圍治毒蛇咬傷。  
地膚子






更多熱門文章

主題

外科病中藥外用法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