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便中醫的生理

《黃帝內經》中說:「飲入於胃,游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並行。」說明體內津液是由脾胃攝入的水谷精微而組成的,通過肺的疏通與調節,再經三焦的運行通道,把水液、津液輸送到全身。水液經分布後,會下輸於腎,腎將水液分開,清者會回流體內,而濁者則會變成尿液,下輸膀胱,排出體外。中醫認為小便的生成,是依賴腎與膀胱的氣化作用來完成的。

大便的形成也類似。首先飲食入胃,通過脾胃運化,部分食物轉化為水谷精微,上輸於心肺,通過心肺作用分布全身。小腸會接收胃未完全分解的食物,並讓這些食物在小腸停留,以作進一步消化,然後小腸將食物分為清與濁兩個部分,清的會上輸於脾再運化轉輸全身,濁的渣滓部分會下送往大腸。大腸接納小腸下注的內容物,吸收其中的水分和營養後,把糟粕形成糞便,經肛門排出。

所有臟腑系統及其活動又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約,充分體現中醫的
整體觀念

整體而言,中醫認為飲食物在運化轉輸過程中,腎臟起主導作用,腎的「溫煦作用」推動各個臟腑的生理活動,其「氣化作用」負責全身水液平衡。另外又依賴脾的「升清降濁」、肺的「宣發肅降」、肝的「疏泄」,來協調消化吸收功能。 因此大小二便的形成及排泄,是由整個臟腑系統來支援的,大小二便異常亦應了解體內臟腑系統的運作發生那些變化。


中醫看大小便形成圖

 

更多熱門文章

主題

大小便中醫的生理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