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名稱: Folium Mori 
英文名稱: Mulberry leaf  乾桑葉
科學名稱: Morus alba L.
中文名稱: 
桑葉 
漢語拼音: sang ye

桑科植物桑樹的乾燥葉。生用或蜜炙用。1,2

全國各地都有野生或栽培。桑葉主產於浙江、江蘇、安徽、湖南、四川、廣東等省1,5 

桑葉味甘、苦,性寒;歸肝經2

桑葉成分複雜,主要是黃酮類、甾醇類、揮發油、香豆素類等。黃酮成分包括:芸香苷(蘆丁)、槲皮素、異懈皮苷、桑苷、桑黃酮、山奈酚-3-O-β-D-呲喃葡萄糖苷、槲皮素-3-三葡萄糖苷、紫雲英苷等。甾醇類有牛膝甾酮、蛻皮甾酮、豆甾醇、菜油甾醇、羽扇豆醇、β-谷甾醇、內消旋肌醇、β-香樹脂醇等。香豆素類包括香柑內酯、傘形花內酯、東莨菪素、東莨菪苷、羥基香豆精。揮發油有乙酸、丙酸、丁酸、異丁酸、纈草酸、異纈草酸、已酸、水楊酸甲酯、愈創木酚、鄰苯甲酚、間苯甲酚、對苯甲酚、丁香油酚等。其他還包含有機酸,如綠原酸、延胡索酸、棕櫚酸、棕桐酸乙酯、葉酸、亞葉酸等,多糖、氨基酸、維生素、微量元素、生物鹼等等4,5,6,7

《中國藥典》2010年版I部,規定桑葉所含的蘆丁量不得少於0.10%,以控制藥材質量。 


疏散風熱,清肺潤燥,清肝明目2 


桑葉常用於風溫發熱,頭痛,汗出惡風,咳嗽胸痛;或乾咳無痰,咽乾口渴;雙目腫痛,風痹,癮疹,頭暈,視力模糊等病症。2,3,4
 
桑葉善於疏散風熱
外感風熱引起的輕微發熱,頭痛,汗出怕風,咳嗽,咽痛,口乾等表現,常用桑葉配合菊花、連翹、薄荷、桔梗、牛蒡子、前胡等藥材治療。
 
桑葉清肺潤燥
風熱或燥邪犯肺,表現咳嗽痰少,痰黏難以咳出,或痰中帶血絲,咽乾口燥,常用桑葉配伍荊芥、沙參、麥冬、貝母、杏仁等同用,例如桑杏湯。
 
桑葉既能疏散風熱,又能清肝明目,是治療眼病的常用藥
風熱引起的眼紅,羞明,流淚,可單煎桑葉水洗眼,同時配伍菊花、木賊、白蒺藜等煎藥內服。肝火上炎所致的雙目澀痛、頭痛眩暈,可用桑葉配伍平肝明目材料,例如決明子、夏枯草、菊花、車前子等治療。若屬肝腎不足引起的眼目昏花,則多配合女貞子、枸杞子、黑芝麻製成蜜丸長期服用,以滋養肝腎。
 
桑葉尚有涼血止血之功
血熱妄行之衄血等症,可單用,或配伍其他止血藥治療。
 
現代臨床還利用桑葉治療眼結膜炎、角膜炎、下肢象皮腫、高血壓、皮疹等。
 
實驗證明桑葉可消炎解熱,降糖,保護皮膚,抗菌,降脂降壓等。4,7,8

10%桑葉注射液用於小鼠(體重20g),一次性腹腔注射的安全用量相當於人用量的250倍。以相當於人用量的60倍,連續給小鼠腹腔注射21天,對肝、腎、肺等無損害。若給予更大劑量,則使上述器官發生變性和出血。4

煎湯時,桑藥常用量為6〜12g,有需要可增至16〜60 g。亦有磨細入丸、散內服。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搗爛塗敷。蜜製後能增強桑葉的潤肺止咳作用,故肺燥咳嗽多用蜜製桑葉。2,4

臨床觀察在常規量內,水煎服沒有不適反應,長期或大劑量(60g以下)煎服,也沒有明顯不良反應。4
  1. 李家實主編《中藥鑒定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年2月.  
  2. 雷載權主編《中藥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年6月. 
  3. 陶御風編著《臨証本草》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年5月.  
  4. 沈丕安編著《補益中藥的臨床運用》第二軍醫大學出版社,2008年8月. 
  5. 趙中振,蕭培根主編《當代藥用植物典》香港賽馬會中藥研究院有限公司,2006年8月. 
  6. 南京中醫藥大學 編著《中藥大辭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年5月. 
  7. http://www.zysj.com.cn/zhongyaocai/yaocai_s/sangye.html 
  8. http://baike.baidu.com/view/37610.htm?fr=aladdin 
 

更多熱門文章

上一篇 山楂
下一篇 金銀花

主題

桑葉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