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鼻血
流鼻血的一般處理
流鼻血是最常見的出血症狀。由於鼻腔黏膜有豐富而表淺的毛細血管,非常敏感脆弱,天氣乾燥或稍稍用力挖刮鼻腔就會破裂出血。偶爾流鼻血雖然討厭,一般並非嚴重問題,可自行處理,及時止血即可。正確的止鼻血步驟如下:
- 坐直,讓頭部稍稍前傾,用口呼吸
- 呼氣,使鼻腔內的血塊噴出來,再塞入棉球或紗布
- 捏住鼻翼(柔軟部份),使鼻道緊閉10分鐘
- 如果還未能止血,重新填塞鼻腔及施壓10分鐘
注意,鼻腔內的破損血管,需要7到10天才能完全修復,期間千萬不要挖鼻子或將血塊結痂剔除。另外也要進行個人家居護理,防止再次出血,包括:
- 將家裡或睡房的空氣濕度提高
- 避免提舉重物或使勁用力
- 睡覺時多放一個枕頭,抬高頭部
- 可塗抹軟膏來滋潤鼻子,也有助止癢
- 避免使用感冒藥、抗過敏藥,以及一些令血液稀薄的藥物
- 戒煙、戒酒
假使你經常流鼻血,或者出血量大不能止住,就要去醫院進一步診治。經常流鼻血的原因不一,可與局部鼻病或某些全身性疾病有關,包括過敏性鼻炎、鼻竇炎、傳染病、高血壓、血液病等,需要詳細檢查鑒別。
如果進行了必要的全身檢查,對導致鼻血的病種尚不能確定,可以中醫辨証論治。
流鼻血在中醫稱為鼻衄,認為多由火熱上擾,循經上蒸鼻之脈絡而致,當中以肺熱、胃熱、肝火為多,屬實証。反覆或持續出血者可能屬虛証,由陰虛火旺或血失統攝引起。常用止血中藥有白茅根、藕節、仙鶴草、大薊、小薊、紫珠、蒲黃、白芨粉等。
黃芩 | 蘆根 | 側柏葉 |
鼻血的中醫辨証論治
鼻衄主要依據病情的緩急,出血量的多少,血色的深淺,以及全身症狀進行辨証治療。實証鼻衄,治療以清熱降火為主;虛証鼻衄,若肝腎陰虛者,宜滋陰降火;若脾氣虛弱者,則補脾攝血止血。
肺經熱盛
鼻血點滴而出,色鮮紅,量不甚多,鼻腔乾燥或呼氣有灼熱感。或兼見咳嗽痰少,口乾身熱。舌紅,苔薄黃而乾,脈浮數。此型常發生在乾燥季節,亦可見於傷風感冒期間。中醫治法為疏風清熱,涼血止血。
方劑舉例: 桑菊飲 加丹皮、白茅根、側柏葉
胃熱熾盛
鼻血量多,色鮮紅或深紅。或兼見鼻腔乾燥,口乾口臭,煩躁口渴,大便乾結,小便短赤,或牙肉腫痛。舌紅苔黃,脈洪大而數。平素飲食辛辣肥厚或飲酒過度者多見此型。中醫治法為清胃瀉火,涼血止血。
方劑舉例: 玉女煎 加白茅根、側柏葉、蘆根
肝火上炎
鼻血量多,血色深紅,伴有頭痛頭暈,口苦咽乾,胸脅苦滿,面紅目赤,急躁易怒。舌紅苔黃,脈弦數。高血壓患者多見此型。中醫治法為清肝瀉火,涼血止血。
方劑舉例: 龍膽瀉肝湯 加蘆根、側柏葉、茜草
肝腎陰虛
鼻血色紅,時作時止,量不多。伴隨口乾少津,頭暈眼花,耳鳴,心悸,失眠,五心煩熱。舌質嫩紅或紅絳而少津,舌苔少,脈細數。此型多見於過度虛耗或慢性病患者。中醫治法為滋養肝腎,涼血止血。
方劑舉例: 六味地黃丸 加知母、黃柏、赤芍、丹皮、白茅根
脾不統血
鼻衄潺潺而出,色淡紅,量或多或少,或有齦血、皮下出血等其他出血症。伴隨面色不華,飲食減少,神疲懶言,動則氣短,頭暈,大便爛。舌淡苔薄,脈弱。此型多見於大病初復或有出血性疾病者。中醫治法為健脾益氣,攝血止血。
方劑舉例: 歸脾湯 加藕節、仙鶴草、荊芥炭
婦女月經期流鼻血
一些婦女每逢月經前後或正值經期,出現有規律的流鼻血、牙血或吐血等,中醫稱為經行吐衄。其病機多為血熱而衝脈氣逆,迫血妄行所致。患者還可有經血量減少或閉經等月經失調的情況。治療以清熱降逆,引血下行為原則。
肝郁化火
經期或來經前發生吐血、流鼻血,血量較多,色鮮紅。伴隨口苦煩熱,月經先期而量少或閉經,或兩脅灼痛,尿黃,大便乾結,舌紅苔黃,脈弦數。中醫治法為疏肝,清熱,瀉火。
方劑舉例: 清肝引經湯
肺腎陰虛
經期或來經前發生流鼻血或吐血,血量少,色黯紅。伴隨頭暈耳鳴,顴紅,潮熱、咳嗽,口燥咽乾,月經提前量少。舌紅苔少,脈細數。中醫治法為滋陰,止血。
方劑舉例: 順經湯
鼻血針刺治療
針刺療法一般不適用於出血症,不過,如果排除了血液凝固障礙的可能性,對於單純的鼻血症有一定的作用。中醫認為鼻血多與上焦火熱有關,出血是一種瀉熱的表現。以特定手法刺激適當的穴位,有助清瀉體內火熱,加速身體重新達至平衡。針刺療程中,常常附加點刺放血手法,以提高療效。
証型 | 選穴 | 刺激方法 |
肺熱型 | 少商(Lu11)、迎香(Li20)、風池(Gb20)、合谷(Li4)、孔最(Lu6) | 針刺瀉法,少商、迎香兩穴點刺放血 |
胃熱型 | 內庭(St44)、二間(Li2)、巨髎(St3)、上星(Gv23)、天樞(St25) | 針刺瀉法,巨髎、上星兩穴點刺放血 |
陰虛火旺型 | 太溪(Ki3)、太衝(Lr3)、三陰交(Sp6)、素髎(Gv25)、通天(Bl7) | 針刺平補平瀉法 |
操作點刺放血時,首先消毒針具及穴位,對準所要放血的位置迅速淺刺,以微出血為度,可輕輕擠壓局部幫助排血,然後以消毒棉球按壓針孔止血。
鼻血外治法
流鼻血除了內服湯藥外,在流血的當刻,可酌情配合局部用藥,及時止血。一些局部或外治法,適合在家中進行,作為防治輔助。
1. 吹鼻法
選用三七、血餘炭、馬勃、青黛、白芨、雲南白藥等具有止血功效的藥物,磨成粉末直接吹入鼻腔內,也可將藥物放在棉球上,貼於出血處,或填塞鼻腔,再緊捏鼻翼下部10至30分鐘。
2. 冷敷法
以冷水浸濕的毛巾或冰袋敷於鼻根、前額中部或後頸部,反覆數次。
3. 足部療法 : 可以引血下行,緩和上部血氣積滯狀況。
-
雙足用溫水洗淨並浸泡20分鐘,擦乾。將大蒜2枚去皮搗爛,塗敷在足底湧泉穴(Ki1),敷貼6小時。如右鼻孔出血,敷左腳;左鼻孔出血,敷右腳;兩邊出血,敷雙腳。
-
取生地24g、玄參30g、桑白皮25g、懷牛膝15g;加水煎煮後,倒入盆中浸泡雙足。
馬勃 | 白芨 | 青黛 |
鼻血日常護理
流鼻血與火熱灼傷鼻絡有關,在個人飲食及生活方面,要儘量避免導致身體積熱的情況發生。平日必須減少熬夜,戒煙酒,少吃辛辣燥熱食物。充足的睡眠休息,舒緩緊張壓力,多吃一些包括苦瓜、綠豆、西瓜等清熱降火的食物,有助預防流鼻血的發生。日常飲食中,亦可加入有益食療,改善體質。
-
新鮮蓮藕適量洗淨,搾汁100~150ml,加入蜂蜜15~30g,調勻內服。
-
桑葉3g、鮮白茅根120g,甘草5g,滾水沖泡飲用。
-
白茅根60~120g,竹蔗100~300g,煎水代茶飲。
-
黑豆50g,龍眼肉15g,大棗50g,加清水3碗煎至2碗,早晚分服。
-
旱蓮草15g,紅棗8~10枚,加清水2碗煎至1碗,去渣飲湯。
-
黑棗500g、豬蹄600g、沙參30g、杞子20g、調味料適量。將材料洗淨,放入鍋中加水適量煮爛熟,月經前分5天服完。適宜肺腎陰虛,經行鼻血。
-
百合30g、玉竹15g、白芨粉3g、雞蛋一隻。百合、玉竹煎水取汁,雞蛋與白芨粉加入藥汁中攪勻,每日飲一劑,至血止為佳。適宜肺腎陰虛,經行鼻血。
-
金針菜30g、白茅根30g、夏枯草 10g、馬蹄30g。將材料洗淨,入鍋加水適量煲湯,飲湯吃馬蹄,服至血止。適宜肝鬱火盛,經行鼻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