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氣功概論

氣功在中國有數千年歷史,在古代稱為吐吶、導引、行氣、服氣、煉丹、修道、坐禪等等。以"氣功"二字記載的古籍很少,偶爾出現亦不完整。直至1950年代,劉貴珍在著作《氣功療法實踐》中提及:「'氣'這個字,在這裏代表呼吸的意思,'功'字就是不斷地調整呼吸和姿勢的練習……。」一般認為氣功這個名詞由此被確定和傳播開來。

導引
漢代出土文物導引圖帛畫

氣功是一種鍛練的功夫,練功者通過調息(呼吸)、調心(意念)和調身(姿勢)三項手段,來調動和培養自身的生理潛能,達到治病強身的目的。從中醫學角度來看,氣功是通過調神(精神活動)的鍛煉,使自身氣機變得協調的方法。以現代醫學來認識的話,氣功是一種主動性行為學習訓練,憑藉心理--生理--形態自調機制來調整心身平衡。它是一種帶有傳統中國特色的鍛煉方法。

氣功進行方式繁多,各有不同的特點和作用。從形式上將氣功分類,有軟功和硬功。一般強調醫療治病,以柔、鬆和靜為主的稱作醫療氣功,俗稱軟功。而強調武術技擊的,以剛勁為主的稱為硬功。從形態上分類,練功時肢體位置維持不變的各種功法稱為靜功;練功時有各種姿勢變化的稱為動功;練功時固定姿勢後,通過意念誘發,產生肢體自發活動,則稱作靜動功

氣功宗師袁紹良示範
(氣功宗師袁紹良示範)

練功時肢體位置維持不變 的各種功法稱為靜功 練功時有各種姿勢變化的稱為動功


更多熱門文章

主題

中國氣功概論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