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勝於治療,中醫強調因應季節變化而主動調整身心,而不應待疾病發生後才被動治療。
夏季酷熱多雨,
暑濕病邪容易乘虛而入,導致疰夏、中暑等。疰夏(又稱苦夏)主要表現胸悶、沒胃口、四肢無力,精神萎靡、大便稀薄、身熱、嗜睡、出汗多、日漸消瘦。高危人士包括脾胃較弱的老人兒童、體質偏虛、長期用腦、缺乏運動、喜食生冷油膩的人。

預防夏疰,建議在夏季開始前,適當服用補
肺、健
脾、益
氣之品,同時改善飲食及生活習慣,減輕脾胃負擔。進入夏季後,可適當飲用一些
涼茶,有利安渡炎夏。
夏日是享受戶外活動的季節,出汗、睡眠不佳、食慾不振、曬傷、疲勞等,與熱相關的問題也隨之而來。補水、清涼、消暑很重要,果汁、湯水和涼茶都有益,適合的飲料如下:
- 鮮藿香葉10g、鮮佩蘭葉10g,飛滑石10g、炒麥芽30g,甘草3g。每天煎煮當茶飲。此飲料具有芳香化濁,清解濕熱功效。
- 淡竹葉、玄參、菊花、桔梗、山楂、葛根、天花粉、陳皮、黃芩各0.5~1g,糖適量,滾水沖泡15分鐘,然後雪藏冷飲。適合高溫工作者飲用。(在高溫工作,日常飲食的微量元素及鹽分攝取必須提高。)
- 酸梅湯:主要成分包括烏梅、山楂、陳皮、桂花、甘草、冰糖。此可口酸甜飲料,有助清熱消暑,幫助消化。
- 綠豆湯:夏季暑熱常喝,以消渴清熱而聞名。綠豆湯有各式煮法,提供多種口味和保健效益,常用組合材料包括薏苡仁、百合、南瓜、海帶等。
- 蘆根水:蘆根清熱生津,有助緩解夏季常見症,如口渴、煩躁、噁心嘔吐、口臭、小便熱等。蘆根可以單獨煮水,也可與梨、甘蔗、薏苡仁等其他配合製成日常飲品。
- 其他如荷葉、荷花、竹茹、西瓜皮、冬瓜皮等新鮮時令食材,都是製作夏季日常飲品的好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