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醫學發展看中醫和西醫(之一):不同體系不同內容

1.醫學由不同視角分類

醫學是處理疾病和提升健康的一門科學,狹義的醫學只是疾病治療和功能恢復,廣義的醫學還包括養生學和營養學。從不同視角對醫學作出分類,有利於認識醫學之實質。

依據地域和種族不同,有多種醫學體系 ,如西醫、中醫(包括漢醫、藏醫、蒙醫、維醫、朝醫、彝醫、壯醫、苗醫、傣醫等)、印度醫、阿拉伯醫等。

依據發展進程長短和歷史時期先後,醫學分為傳統醫學和現代醫學。

依據應用領域和研究對象,醫學包括基礎醫學、臨床醫學、法醫學、檢驗醫學、預防醫學、保健醫學、康復醫學等。

依據醫學現代化和臨床需要,臨床醫學分類越來越細:診斷學(臨床、實驗、放射、核醫等)、治療學(化學、物理、生物、血液、心理等)、內科學、外科學、婦產科學、兒科學、老年醫學、眼科學、耳鼻喉科學、口腔醫學、皮膚醫學、精神病學、腫瘤醫學、急診醫學、麻醉學護理學、康復醫學……。

2.西醫和中醫的區別

對此的最初認識是起源不同,地域不同:西醫起源於西方國家。中醫誕生於古老的中國,春秋戰國時期中醫理論已基本形成。

中醫承載著中國古代人民同疾病作鬥爭的經驗和理論知識,是在古代樸素的唯物論和自發的辯證法思想指導下,通過長期醫療實踐逐步形成併發展成的醫學理論體系。以藏象生理學、經絡腧穴學作為基礎學科。

而西醫則是以解剖生理學、組織胚胎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等作為基礎的醫學體系。
在看病上兩者的方式也有很大不同。

中醫通過“望聞問切”四診合參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機及人體五臟六腑、經絡關節、氣血津液的變化、判斷邪正消長,進而得出病名,歸納出證型,以辨證論治原則。

西醫的診斷技術更多的是借助先進的醫療儀器設備和實驗室做出對疾病準確的診斷。醫生利用自己的感覺器官通過視診、觸診、叩診、聽診、嗅診等方法或借助聽診器、叩診錘、血壓計、體溫表等工具對病人進行全面、系統的檢查來診斷患者的疾病。

3.西醫和中醫的內容

兩種體系的醫學在內容上各有不同。下面從五個主題作簡單比較。

五項主題  現代醫學(西醫) 中國傳統醫學(中醫)    
1.認識人體   分子、基因、細胞、組織、系統、器官等     經絡、五臟六腑、精氣血津液等      
2.醫療模式            解決疾病和病因的局部   調整人的整體
3.關注重點              微觀關注病因  宏觀關注結果
4.診斷手段          症狀、體征、化驗、特殊檢查 四診、八綱、辯證         
5.治療方法           有創無創多種療法 口服植物性藥物為主


4.比较西醫和中醫的重要思路


在中國大陸,在華人生活地域,選擇西醫還是中醫,常常是看病時繞不過的問題。要把西醫與中醫作比較,首先需要确立三個重要思路:

思路一,西醫從傳統到現代,經歷變革,變化很大;中醫經5000年累積,傳承為主,變化不大;

思路二,隨著時代進步,西醫(西方的醫學)與中醫(中國的醫學)那種以地域為區分的稱呼不甚合適,從本質來說,分稱為現代醫學和中國的傳統醫學,比較合適;

思路三,把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醫學,把不同時期的醫學,放在一起作比較,其實有些牛頭不對馬面,可比性存疑。
(待續)


作者
陳松鶴 醫學博士
香港保健協會 

编写自《知看病真相》一书,香港万里机构出版,2020年,作者陈松鹤

 

更多熱門文章

主題

從醫學發展看中醫和西醫(之一):不同體系不同內容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