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名稱: Rhizoma Atractylodis Macrocephalae 
英文名稱: Largehead atractylodes rhizome   
科學名稱: 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
中文名稱: 
白朮 
漢語拼音: bai zhu 

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朮的根莖。生用或炒用;炒至黑褐色,稱為焦白朮。1

白朮主產於浙江、安徽、湖北、湖南、江西等省。多為栽培品。1 

白朮性溫,味甘苦;歸屬脾、胃經。2

白朮根莖含揮發油,主要成分包括α-及β-葎草烯、α薑黃烯、β-欖香油醇、蒼朮酮、3β-乙酰氧基蒼朮酮、芹子二烯酮、蒼朮醇、蒼朮素等。另有倍半萜內酯化合物白朮內酯I - IV,及雙表白朮內酯;還有白朮多醣AMP-1等5
 
白朮藥材

白朮補氣健脾,燥濕利水,止汗,安胎
2

傳統上,白朮多用來強壯身體,增強免疫,調節胃腸功能,幫助消化,利尿消腫等。3,4
 
白朮乃健脾補氣要藥
白朮可增強消化吸收功能,適用於消化不良,食慾減退,脘腹悶脹,四肢倦怠,慢性腹瀉等。治食少神疲乏力,常與黨參、茯苓、甘草配伍;若虛寒腹痛,可再加乾薑、附子;脘腹脹滿,可加陳皮、枳實;便溏泄瀉,可加山藥、扁豆;若因氣虛下陷致慢性腹瀉,還須加入黃芪、柴胡、升麻等,以升陽舉陷,健脾止瀉。
 
白朮運化水濕,杜絕生痰之源
痰飲內停,表現胸脅滿悶,咳嗽氣短,暈眩心悸,常選白朮配桂枝、茯苓、甘草同用;若水飲內停,上犯清竅,引起頭昏目眩,常配合澤瀉合用。
 
白朮是治水腫常用藥
脾虛水濕不運,引致水腫,白朮每與桂枝、茯苓、猪苓、澤瀉同用;若為脾腎陽虛引起的水腫,常配合附子、生薑、茯苓等同用。
 
白朮有固止汗之效
白朮與黃芪、防風配合,不但能止汗,而且能提高肌表抵抗力,預防感冒。汗出較甚,可再加煆牡蠣、浮小麥斂汗;兼陰虛盜汗者,再加黑豆衣及小量西洋參,效果很好。
 
白朮通過健脾和胃,能發揮益氣生血之效
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白朮配合其他益氣養血藥,可治療各種貧血症。
 
白朮健脾燥濕,常用於痹証
白朮適用於肢體重著,關節酸痛的濕痹(如風濕痛、慢性風濕性關節炎等),常與薏苡仁、木瓜、防己等同用。若痹証寒濕現象明顯,須加用附子。
 
白朮有補中安胎之效
孕婦胎動不安,屬氣虛兼內熱者,常選白朮與黃芩配用;屬氣滯者,可選白朮配蘇梗、陳皮;屬血虛者,可用白朮配地黃、當歸;氣虛甚者,可將白朮配人參、黃芪;腎虛胎元不固者,選白朮配桑寄生、杜仲;胎漏(俗稱見紅),用白朮配苎麻根、生地炭。
 
白朮是古方中常見藥材之一,但較少作為君藥來使用,一般配合其他藥物一起,才能起到治療作用。
 
研究顯示白朮能調節胃腸道功能,促進體質及免疫,保肝利膽,降糖,利尿,抗氣化,抗凝血,抗腫瘤,解痙作用。

給小鼠腹腔注射白朮煎劑,LD50 為13.3g/kg,說明毒性很小。白朮煎劑0.5 g/kg喂飼小鼠,連續14日,發現白細胞主要是淋巴細胞減少,給藥2個月後,出現輕度貧血。病理檢查發現部分動物腎小管上皮細胞顆粒變性

煎用10~15克,大劑量可用至30克,或製丸、散或熬膏服。燥濕利水,固表止汗宜用生白朮;健脾和胃,補中安胎宜用炒白朮;助消化,開胃,止瀉宜用焦白朮。2

陰虛內熱者不宜單獨應用,津液不足、胃火濕熱者不宜使用4 
 
  1. 李家實主編《中藥鑒定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0年2月.
  2. 雷載權主編《中藥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0年6月.
  3. 陶御風編著《臨証本草》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年5月.
  4. 沈丕安編著《補益中藥的臨床運用》第二軍醫大學出版社2008年.
  5. 趙中振,蕭培根主編《當代藥用植物典》香港賽馬會中藥研究院有限公司,2006年8月.
 
 

更多熱門文章

上一篇 天麻
下一篇 山藥

主題

白朮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