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戟天
名稱
拉丁名稱: Radix Morindae Officinalis 英文名稱: Morinda root
科學名稱: Morinda officinalis How
中文名稱: 巴戟天
漢語拼音: ba ji tian
來源
茜草科多年生藤本植物,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 How)的乾燥根。1生產地
性味歸經
巴戟天味甘、辛,性微溫;歸屬腎經、肝經。1活性成分 / 主要化學成分
中藥功效
巴戟天補腎陽,強筋骨,袪風濕。1
傳統中醫用途
巴戟天可配伍熟地、仙靈脾、枸杞子、仙茅、覆盆子等同用,以溫腎壯陽益精;女子不孕,男子不育,巴戟天常配人參、枸杞子、肉蓯蓉、山藥等,以補腎元;治月經不調,少腹冷痛,巴戟天常與高良姜、肉桂、吳茱萸等同用。
藥理作用
動物實驗
2. 對應激反應的影響
動物實驗
給大鼠分別灌胃巴戟天溫浸劑5、10和50g/kg,每日1次,連續8日。均未能使去腎上腺大鼠的生存時間延長。13
3. 對胸腺的影響
動物實驗
給小鼠灌胃巴戟天水煎劑20g/kg,每日1次,連續11日。可使胸腺重量和白細胞數增加,同時對γ-射線引起的小鼠白細胞下降有對抗作用。11
毒性
用法及劑量
煎湯時,巴戟天常用量為10〜15g。1 亦有浸酒或研末吞服。不良反應、副作用及注意事項
《本草從新》:"陰虛而相火熾者忌服巴戟天";即陰虛內熱、容易上火者不宜使用巴戟天。小兒也不宜用。
參考
- 雷載權主編《中藥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0年6月。
- 李家實主編《中藥鑒定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0年2月。
- 吳儀洛《本草從新》1757AD。
- 李賽等,巴戟天的化學成分研究,中國中藥雜誌1991; 16(11):675。
- 周法興等,巴戟天的化學成分研究,藥學通報1986; 21(6):373。
- 陳玉成等,巴戟天的化學成分研究,中藥通報1987; 12(10):37。
- 王燕芳等,巴戟天植物的化學成分,植物學報1986; 28(5):566。
- 李賽等,巴戟天化學成分的氣相色譜-質譜-計算機聯用研究,中成藥1990; 12(10):33。
- 李賽等,巴戟天根皮與木心化學成分的比較,中藥通報1988; 13(2):17。
- 李賽等,中藥巴戟天化學成分研究,中成藥研究1988; 10:33。
- 喬智勝等,巴戟天、鄂巴戟天和川巴戟天藥理活性的比較,中西醫結合雜誌1991; 11(7):415。
- 李炳如等,補腎藥對下丘腦-垂體-性腺軸功能的影響,中醫雜誌1984; (7):63。
- 沈道修等,中藥巴戟天的研究,中西醫結合雜誌1985; 5(3):192。
- 引述自"王本祥編《現代中藥藥理學》天津科?技術出版社, 1999: 1255-1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