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原理 陰陽學說是什麼? 分享 Facebook mail Twitter Pinterest 陰陽符號 古人對自然界的關聯及規律有獨特的見解,他們以整體觀來認識世界,認為世界的東西並不是獨立分離的,而是處於一個和諧共存狀態。在古人眼中,沒有一件事物或形態能夠獨立於整體而存在,每一件事物與整體環節都有著關聯,透過簡化事物關係,他們逐步解釋世界複雜的現象。 陰陽學說是甚麼? 陰陽之卦象形成的表達 起初,陰陽概念源於對自然環境的觀察。「陰」原指山坡背著日光的陰影部分,而「陽」則指山坡向著日光的光明部分,故陰陽表示了其相對光度。其後,這概念進一步用於描述其他對立統一的自然現象。例如天地、日夜、水火、動靜、雌雄等。依著這種思想方法,古人逐漸發現差不多所有事物都存在著兩個方面--陰與陽。 陰陽學說的起源 陰陽是對事物或現象內部存在的對立雙方的概括。陰陽既可體現為事物屬性,又可以說是描述同一事物的運動趨勢或狀態。通常「陽」泛指具有活動的、外在的、向上的、溫熱的、明亮的、功能的、亢進的、對抗的等屬性或狀態;「陰」則泛指沉靜的、內在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物質的、衰退的、滋助的等屬性或狀態。 陰陽舉例 陽 陰 光度 明亮 晦暗 溫度 溫熱 寒冷 位置 高 低 狀態 運動 靜止 方向 外向 內守 生理功能 興奮 抑制 #陰陽 更多熱門文章 上一篇 陰與陽的特性 下一篇 什麼是雙向調節作用? 主題 陰陽學說是什麼? 熱門文章 中醫原理 中醫整體觀 更多文章 中醫原理 陰陽學說 更多文章 中醫原理 五行學說 更多文章 中醫原理 經絡系統 更多文章 中醫原理 十二經脈 更多文章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