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刺對身體的調節作用

針刺治病與中藥治療有本質上區別。針刺治病本身絕不是外源性物質的補充,而是通過針刺物理刺激,引起機體功能性調節,提高自我調節、自我康復能力,從而良性干預病理過程和狀態,以實現對疾病的良性轉歸。換言之,針刺作用效能必須依賴人體自我調節能力,當病情不能通過促進這種調節能力而向良性轉歸時,就應及時地運用藥物或手術治療。認識針刺作用特點,有助了解其臨床效益。
針刺物理刺激引起機體功能性調節。 

大量研究証明針刺對身體各器官系統,有多方面、多環節、多水平以及多途經的調節作用。在針刺刺激下,根據相關條件和因素的不同,可使特定的病理和生理產生變化,朝向有利於機體的方面轉化。這種轉化或可治療疾患,或可改善症狀。

有關經絡實質的研究,表明經絡系統與體內神經、血管、淋巴系統等都有頗為密切關係。有學者利用尸體對腧穴進行形態觀察,發現324個腧穴在其0.5cm針周範圍內,有腦或脊神經分布者占323穴(99.6%)。並且發現經穴與相應臟器的神經屬同一脊椎節段,或者在該臟器所屬的神經節段範圍內,表裏兩經也基本上隸屬相同脊椎節段。種種實驗說明,正常神經傳導功能,是產生針刺作用的重要條件。有人對309個腧穴進行觀察,正當動脈幹者為24穴(7.77%),旁有動脈的262穴(84.79%)。有認為,督脈、任脈和帶脈與淋巴收集叢有關,更發現肺經、胃經、心經、脾經和膀胱經幾乎與分布在該處的深或淺淋巴管完全一致。生理研究了解到,針刺得氣時的針下沉重滿緊現象,可能是局部神經反應導致繼發性皮下肌緊張所致。此外,學者在手術時分別刺激一些組織,引起多種類型針感,結果表明刺激神經干多引起麻感,刺激血管多引起痛感,刺激肌肉、肌腱或骨膜多引起痠脹感。

關於針刺作用的研究,已做了大量動物和臨床觀察,但是目前仍未能全面科學地闡明其機制。專家總結針刺的作用,大致為鎮痛、對機體各系統功能調節和增強免疫防御三個方面。以下是有關針刺研究的一些發現。

1. 鎮痛作用

中醫針灸腧穴便是從「以痛為腧」中逐步發展而來的,針刺止痛確有較好、肯定的效果。針刺鎮痛作用,是由於針刺刺激後,體內發生從外周到中樞,從神經到體液等一系列複雜的調節的結果。按照循經取穴原則,是行之有效的方法。針刺效果還取決於是否有好的得氣感覺,如果這種得氣感能沿經脈路線趨達病所,可顯著提高鎮痛效果。例如心絞痛者,針刺內關(Pc 6)而感傳循經到胸前時,疼痛即可緩解或顯著減輕;膽絞痛時,針刺陽陵泉(Gb 34)而感傳循經到達右脅部時,疼痛就減輕或消失;月經痛患者,針刺太衝(Lr 3)而感傳循經到達小腹部時,經痛常獲緩解。這就是所謂「氣致病所」,「氣至而有效」。動物實驗証明,刺激部位與痛源如屬相同或鄰近的脊髓神經節段所發出的神經支配時,針刺對痛的抑制作用就比較強。脊髓水平針刺鎮痛,可以治療臟腑疼痛,效果迅速但較短暫。

穴位鎮痛作用 

2. 呼吸系統

針刺對呼吸運動有明顯影響,可引起通氣量、耗氣量、氣管舒縮等變化。例如針刺足三里(St 36)、大杼(Gv 14)、肺俞(Bl 13)時可使通氣量、肺活量和耗氧量增加,針刺天樞(St 25)、梁門(St 21)時有抑制作用。動物實驗證明,針刺人中(Gv26)、會陰(Cv1)、素髎(Gv25)等均可引起呼吸即時性的加強。臨床治療支氣管哮喘,針刺可迅速解除呼吸困難,其作用途徑主要是通過神經反射,使支氣管擴張,氣管黏膜分泌液減少,以改善呼吸道通氣功能。

3. 心血管系統

針刺對心血管系統具有多方面的調整作用,其效果會根據不同的身體狀況、手法及穴位,而表現不同。如針刺內關(Pc 6)心率快時可使之變慢,心率慢者可使之加快。一般來說,針刺對心律失常、血壓、心臟舒縮、微血管循環等有良性調整作用。針刺會使正常人血壓輕微上升,但對高血壓患者卻有較好的降壓作用,尤其是早期的,對三期以及伴隨器質性病變者效果差。

4. 消化系統

針刺可以調節消化管道運動以及消化液分泌,適用於治療胃炎、胃痛、胃痙攣、胃下垂、潰瘍病等。臨床觀察針刺對消化道的效果,與胃腸功能狀態、取穴、所施刺激量密切相關。針刺可使不同病理狀態的胃腸功能趨於正常,例如改善各種原因所致的腹瀉,又可治療習慣性便秘。在治療胃潰瘍時,針刺足三里(St 36)可使胃酸減少,或改變胃液總酸度,使消化液的分泌呈現有利於疾病恢復的調整作用。

5. 泌尿系統

針刺可以調節腎臟過濾排泌功能,亦調節輸尿管蠕動和膀胱舒縮運動以改善排尿。其效果與機體所處功能狀態、取穴和針刺方法有關。例如針刺關元(Cv 4)、曲骨(Cv 2)、中極(Cv 3)、三陰交(Sp 6)、腎俞(Bl 23)、膀胱俞(Bl 28)、次髎(Bl 32)等,對遺尿、尿失禁有良好療效。

6. 生殖系統

針刺調節子宮收縮功能。針刺合谷(Li 4)、三陰交(Sp 6)可使早期孕婦出現輕度子宮頸口放鬆;中期孕婦出現宮縮;晚期孕婦出現輕度不規則性宮縮和規則性宮縮。取合谷(Li 4)、三陰交(Sp 6)、足三里(St 36)、交信(Ki 8)、秩邊(Bl 54)、氣海(Cv 6)等,組成不同穴組,可達到妊娠引產、催產或死胎引產。有資料表明針刺石門(Cv 5)有避孕效果。刺激氣海(Cv 6)、關元(Cv 4)、三陰交(Sp 6)、水道(St 28)可以治療輸卵管不通。針刺調節下丘腦-垂體-性腺軸,從而影響卵巢和睪丸的活動。在男性方面,針刺關元(Cv 4)、中極(Cv 3)、足三里(St 36)、三陰交(Sp 6)等可治療遺精;關元(Cv 4)、三陰交(Sp 6)、腎俞(Bl 23)、上髎(Bl 31)、命門(Gv 4)等可治療陽痿、生殖器官炎症等。

7. 內分泌系統

人體內分泌腺與神經系統共同控制體內生理功能和各種物質代謝過程。針刺治療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期時,選取魚際(Lu 10)、氣海(Cv 6)、足三里(St 36)、大椎(Gv 14)等,可使血漿皮質醇含量明顯提高,這一效應維持2周。針刺影響腎上腺皮質的效應與取穴和刺激方法有關,並有疲勞和適應現象。針刺對甲狀腺的作用明顯,可因甲狀腺機能狀態不同而分別使之趨向正常,例如糾正異常甲狀腺功能,減少T3、T4的合成和分泌。甲亢患者,刺激天突(Cv 22)、合谷(Li 4)、太陽(Ex-Hn5)、廉泉(Cv 23)等,可使腺體縮小,基礎代謝下降。有說針刺選穴距甲狀腺愈近,其作用愈明顯;高頻率的刺激作用強於低頻率刺激。針刺對胰腺有雙向調節作用,與取穴有關。例如刺激三陰交(Sp 6)可使胰島素分泌下降;曲池(Li 11)、地機(Sp 8)促進胰島素分泌。

8. 神經系統

從神經學觀點看,針刺對各系統功能的調節作用,均是通過神經反射的途徑實現的,而且不同的效應由不同水平的神經參與形成。針刺癲癇患者神門(Ht 7)、陰郄(Ht 6)、通裏(Ht 5)、百會(Gv 20)、大陵(Pc 7)等,其中大部分發作者的腦電圖或逐趨規律,或使病理性腦電波的電位有所降低。觀察針刺對大腦皮層興奮和抑制的調節時,發現重刺激使皮層運動區發展抑制過程,輕刺激使健康人及部分病人皮層運動區發展興奮過程。針刺治療對周圍神經疾病有幫助,如面神經炎、三叉神經痛、周圍神經炎、視神經萎縮等,這可能與針刺消炎止痛,促進神經纖維再生等作用有關。

9. 免疫系統

大量臨床和實驗研究資料說明,針刺能增強人體免疫功能,調整因各種原因造成的異常免疫功能,並使之恢復正常。針刺不僅能提高白細胞數量,而且提高白細胞的吞噬率、吞菌率、殺菌率。針刺腫瘤術後患者足三里(St 36)、三陰交(Sp 6)、關元(Cv 4)等3天後,這些白細胞指標明顯提高。針刺具有提高T淋巴細胞數目、增強其功能,特別是調整CD4/CD8比值的作用。化療所致免疫低下者,經針灸治療後,其免疫球蛋白含量明顯提高。針刺內關(Pc 6)亦可使正常人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含量增加。過敏性鼻炎患者,受針刺治療後症狀好轉,測定其血清IgG含量,大部分患者顯著下降,從而提示針刺可使病理性抗體數量下降。針刺能穩定和提高紅細胞免疫功能。

總的來說,針刺療效是通過對身體的許多作用來實現的,例如抗炎作用,就是針刺影響植物神經、局部血流、細胞免疫以及內分泌腺等功能的綜合結果。

 

更多熱門文章

主題

針刺對身體的調節作用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