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原理 (四) 足太陰脾經 分享 Facebook mail Twitter Pinterest 足太陰脾經(SP)循行走向1.起於大指之端,循指內側白肉際 2.過核骨後 3.上內踝前廉 4.上踹內 5.循脛骨後 6.交出厥陰之前 7.上膝股內前廉 8.入腹 9.屬脾絡胃 10.上膈 11.挾咽 12.連舌本散舌下 13.其支者,復從胃別上膈 14.注心中 循行概要 脾經起於足大趾,循行於腳內側,經過內踝(內腳眼),並沿著大腿及小腿的內側直上,進入腹腔,與脾相聯繫,在體外,經脈上行至胸部,直達喉嚨及舌根,在體內,經脈則從脾分出,上至心經。 主要病候 脾經失調主要與運化功能失調有關。中醫認為脾主運化,為後天之本,對於維持消化功能及將食物化為氣血起著重要的作用。若脾經出現問題,會出現腹脹、便溏、下痢、胃脘痛、噯氣、身重無力等。此外,舌根強痛,下肢內側腫脹等均顯示脾經失調。 主治概要 脾經穴位主治胃病、婦科、前陰病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証。 足太陰脾經 #十二經脈 #經絡應用 #脾經 更多熱門文章 上一篇 (五) 手少陰心經 下一篇 (三) 足陽明胃經 主題 (四) 足太陰脾經 熱門文章 中醫原理 更多文章 中醫原理 中醫整體觀 更多文章 中醫原理 陰陽學說 更多文章 中醫原理 五行學說 更多文章 中醫原理 經絡系統 更多文章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