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零七年六月

中醫藥活動新聞剪輯

中國藥監系統面臨深度嚴查
環球華報  2007年6月2日

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前局長鄭筱萸,因受賄近650萬元人民幣及瀆職罪名,被北京市中級法院判處死刑。國家藥監局於1998年4月由國家醫藥管理局、衛生部藥政局及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三個部門合併成立。除了管理食品、藥品及醫療器材的研究及生產外,藥品上市都須經過該局審批,獲發生產許可證才可生產出售。副總理吳儀表示,鄭筱萸案反映藥監局審批程序不嚴謹,未能保障公眾利益,政府將重新核查1999年至2002年的17萬種藥品生產許可證。

中藥院內製劑現狀
中醫藥管理局  2007年6月6日

傳統上,中醫院或綜合醫院中醫科都有獨創的中藥院內製劑,由於療效好,價格低廉,深受患者歡迎。不過中藥院內製劑管理現須參照新藥審批的標準,開發成本高,週期長,難度大,因此很多醫院放棄申報開發。這些中藥製劑都是名老中醫經多年實踐,而創製很有價值的藥物,如果長期受到限制,很多名方精華就會失傳。據瞭解,北京市中醫管理局正與北京市藥監局積極進行溝通,爭取管理放寬政策,實行「兩免一改」,即免腸毒實驗和藥效試驗,同時對臨床病例採取回顧性觀察,政策目前正在協商中。

局長批評中醫指責
中國新聞網  2007年6月15日

中國科學院院士何祚庥對著名演員陳曉旭之死,發表「陳曉旭是被中醫害死的!」的說法,引起網站、媒體爭相轉載及評論。對此,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嚴厲批駁,說「這是很不嚴肅、很不道德、很不科學的言論,不要以個人之見來評判中國幾千年的中醫藥文化。」局長認為每天都有人去世,難道都應歸咎於中醫?更何況,癌症在所有疾病中死亡率最高。局長又表示中西醫結合治療,對延緩癌症病情發展、減輕患者痛苦能發揮很好的作用。

中西合璧治濕疹
明報  2007年6月15日

香港醫管局計劃在新設的中醫門診,接受衛生署皮膚科轉介的濕疹病人,以加強中西醫合作。香港中西醫結合學會會長高永文表示,西醫文獻證明中醫對醫治濕疹、牛皮癬、紅斑狼瘡等皮膚病有療效。醫管局策略發展總監黃譚智媛醫生表示,醫管局轄下中醫門診有很多濕疹病人,故計劃在09年分階段再增設5間中醫診所的同時,亦會把濕疹列入中西醫合作範疇,並將病人數據蒐集作臨科研之用。黃總監又說,鑑於風險管理要求,醫管局在中西醫合作服務方面需要甄選。現時在公立醫院康復科、癌症和痛症等範疇,已容許中醫提供治療,但最終仍以西醫的治療意見為依歸。

美禁西洋參出口對台影響不大
聯合新聞網  2007年6月16日

美國肯塔基州是西洋參的主要產地。由於對西洋參的採收及管理不良,肯塔基可能被聯邦政府取消出口資格。台灣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主委林宜信認為,事件對台灣的影響不大。他表示西洋參多用於食補、保健之用,有很多替代品,如用黨參加黃芪,而傳統用來入藥的人參,多採用藥性較強的中國吉林參與韓國高麗人參。除了美國有生產西洋參,澳洲最近在試種,台灣也有零星農地在試種,價格只是美國進口的十分之一。

老人要求增加醫療津貼
南華早報  2007年6月26日

有老人及社工呼籲香港政府增加低層市民的中醫診症津貼,因為目前政府中醫診所提供的服務已不能滿足需求。立法局內探討綜合社會保障緩助計劃(綜緩)的小組委員會,已著手探討老年受助者有關醫療福利津貼的需要。由2003年起香港醫院管理局在公立醫院開設了9間中醫診所,還有5間診所在計劃中。這些診所至少有20%的服務分配予綜緩受助人,他們免付$120診金,可獲普通科診症及兩劑中藥。

首個中藥專利轉讓外國公司
http://www.gibh.ac.cn, 2007年6月26日

中國軍事醫學科學院、放射輻射醫學研究所與英國植物制藥公司,就一隻抗癡呆創新中藥NJS的專利和合作內容在北京簽約。經過10年研究,專家從傳統中藥來源的甾體皂苷類化合物中,發現了具有顯著抗癡呆效果的化合物NJS (steroidal saponin)。根據專利登記資料,有關化合物是從常用中藥知母提煉,此屬國內首例創新中藥專利被外國公司認可。研究領導馬百平表示,NJS具有多種優點,包括效果好、機制新、安全低毒,適合長期用藥。可用於早老性癡呆、血管性癡呆及中風的防治。

香港中醫藥節
http://hm.people.com.cn, 2007年6月27日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為慶賀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十週年,聯同七所機構籌辦「香港中醫藥節」。主禮嘉賓有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特區辦副主任李剛及政府官員等。活動為期一星期,包括論壇、義診、中藥街和中草藥公園開放參觀,以及中醫藥展覽等。香港中醫藥於1999年7月在香港正式獲得法律地位。法定管理機構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也於同年成立,職責包括制定管理措施,規管中醫師執業和中藥的製造、銷售及使用。
編譯:
Rose Tse, 綜合中醫藥控股有限公司.

更多熱門文章

主題

二零零七年六月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