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零八年一月

中醫藥活動新聞剪輯 香港中藥商領牌實施 大公網  2008年1月4日 香港中藥商領牌制度及中藥進出口管制,於1月11日全面實施。有關《中醫藥條例》規管從事中藥材零售、批發、以及中成藥製造及批發的四類中藥商,必須領有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中藥組發出的牌照,方可經營。違例者最高可被判處監禁2年及罰款10萬元。至於中成藥的零售商則不受規管。條例涵蓋的範圍,除了藥材舖執藥外,在街市、超級市場等出售的已有藥方的現成中藥材包、湯包等,都須持有牌照。至於涼茶舖等出售的湯水、「廿四味」、龜苓膏等「已煲製」的中藥材食品,則由食環署規管,無須領牌,不過食環署仍會先徵詢中藥組的意見。 新例監管另類治療 泰晤士報  2008年1月5日 在英國,芳香治療、順勢治療以及其他常見輔助治療師,於2008年將首次由政府支持的計劃下受到監管。參照衛生局及其他同類機構的形式而新成立的自然保健局,將有權取消不能勝任的治療師註冊資格。當局亦將為這些治療人員制定最低入職資格,以確保行業水準。消費者也可向當局投訴有關不當行為。雖然計劃乃以自願性質開始,但當局希望透過大眾利用這個途徑去確認行業質素,從而令有關人員強制加入或遭取締。 加州中醫針灸聯合公會成立 中國僑網  2008年1月7日 美國南加州中醫針灸一大盛舉,加州中醫針灸聯合公會(CAAM)與加州中醫學會(CCMA)終至聯合起來。經雙方會談達成共識,決定聯合後用新名加州中醫公會(California Alliance of Acupuncture Medicine, CAAM),乃聯邦及加州政府註冊之合法非營利組織。公會聯合後將成為南加州地區最具代表性、最具規模、也是實力最雄厚的中醫公會。 大馬邀中國中醫來馬授業 中新網  2008年1月7日 馬來西亞衛生部透露,已邀請中國南京大學醫學院專家來馬授業,以提升大馬中醫水準。發言人表示,大馬衛生部與中國南京大學簽署合作協定,由南京大學委派專科醫師,到大馬開設中醫及針灸課程,學員為大馬本地中醫師。按照協議,中國醫師將以英語授課,並以英語與學員交流。據悉,中國南京大學醫學院醫師,首先會在大馬柔佛州甲拋岜底專科醫學院開課,並提供臨床指導。 中國推出中藥研發生產新規定 大公網  2008年1月8日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宣佈實施《中藥註冊管理補充規定》。藥品註冊司司長張偉稱,《補充規定》與去年修訂的《藥品註冊管理辦法》相配套,增加了「來源於古代經典名方的中藥複方製劑」和「主治為証候的中藥複方製劑」兩類。明確指出經過長期臨床應用、療效確切的古代經典名方製劑,不要求進行化學藥品採用的以動物試驗證明藥效的評價模式,也不要求進行臨床研究。對主治為証候的中藥複方製劑,可不採用藥效學評價,而把臨床驗證作為評價重點,但嚴格限定其主治範圍,只能以中醫術語表述,不能擅加西醫疾病的描述。張偉強調,上述兩類都必須進行臨床前的安全性研究。 港澳人士在內地開診所規定 大公網  2008年1月11日 中國衛生部發出通知,對香港、澳門居民在內地開設診所作出規定,2008年1月1日起試行。主要規定包括開業者須為香港、澳門永久居民;取得內地醫師資格證書;具有本地合法行醫權及行醫滿5年,或在兩地連續行醫合計滿5年;每位香港或澳門人士只能開設一所診所,由本人全資舉辦並擔任負責人。如申請開設中醫診所,經設區的市級衛生行政部門初審後,須報省級中醫藥管理部門審批,核發《設置醫療機構批准書》,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衛生部備案。 香港浸大與防癌會合作 新浪新聞  2008年1月11日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將在香港防癌會賽馬會癌症康復中心,為癌症病人提供中醫專科門診與復康服務。浸大已與香港防癌會簽署了合作備忘錄。中醫藥學院院長劉良表示,中醫藥對癌症治療及舒緩痛楚和改善生存品質療效良好,將來中心會為門診和住院病人提供中醫專科服務。香港防癌會獲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贈9636萬元,將位於黃竹坑的前南朗醫院轉換為一所癌症康復中心,備有110張病床,為正在或剛完成放射治療、化療或手術後的癌症病人,甚至晚期癌症患者提供復康及舒緩護理治療,預計最快可從今年開始投入服務。 中醫藥在歐洲 京華網  2008年1月14日 中草藥業在歐洲國家越來越盛行。許多歐洲國家開始允許銷售中藥提取物。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歐洲有中醫師和針灸師12萬多人;每年就診者超過500萬人次;中藥的批發銷售量每年達1.5億美元;歐洲有中醫教學機構300多所,每年向各國輸送5000多名中醫藥專業人員。隨著民眾需求量的增長,英國政府也放鬆了開設中醫診所的限制,使該國中醫診所猛增到3000多家。由於針灸先於中草藥傳入歐洲,很多西方醫生只學針灸,不學草藥等其他中醫療法。英國政府傾向把中醫分為針灸和草藥兩部分管理,但業界開始醞釀要求把中醫作為整體來進行立法。 靈芝孢子產品 明報  2008年1月16日 香港消委會首次測試市面上16款聲稱「全破壁」或「99.9%破壁」等靈芝孢子產品,發現只有1款破壁率為100%,半數產品破壁率達90%以上,最低的一個樣本只有5%。消委會指出,目前無法例或標準為「全破壁」作定義,但所有樣本均有類似的聲稱,令消費者無法分辨,所以消委會已將有關結果交予香港海關跟進,瞭解會否觸犯《商品說明條例》。另外,消委會發現6款樣本聲稱為「純靈芝孢子」的產品,並非事實。在顯微鏡下發現不少樣本含其他物質,且標籤上無清楚列出成分。同時檢視了樣本膠囊的重量和內含物重量是否與標籤相符,結果有1個樣本比聲稱的低逾20%。 中醫藥管理局推出尋醫指南 人民網  2008年1月16日 中國中醫藥管理局正式推出「中醫尋醫指南─專科(專病)服務資訊網絡」,希望解決大眾患病後「找誰看、到哪看」的問題。有關資訊登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政府網站「中醫尋醫指南」欄目,可按地區、專業、病種等類別查詢。目前已上載的是171家評審驗收合格的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五」重點專科(專病)項目和民族醫學重點專科(專病)項目,涵蓋腦病、肛腸、骨傷等22個臨床專業,包括藏、蒙、維、傣等8類民族醫學,覆蓋全國30個省市區。 全國恢復藥店坐堂 新華網  2008年1月21日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表示,今年將全面恢復和規範藥店坐堂行醫的傳統。被禁6年的坐堂醫將再次出現在藥店裏。管理局對新的實施有明確指示,比如坐堂醫必須取得中醫執業醫師資格後從事5年以上臨床工作;藥店必須有獨立的至少50平方米的中藥飲片營業區;坐堂醫只能開中藥飲片,不許開成藥、西藥、保健品等。由於一些坐堂醫的不當推銷行為,部門於2001年底下令嚴禁在藥品零售企業內以「坐堂醫」、「義診」等名義開展醫療活動,使這一傳統角色一度退出行業。 名中醫評選活動將舉行 新華網  2008年1月25日 中醫藥管理局為加快中醫藥發展,在全國開展「國醫大師」、「國家名中醫」評選工作。據瞭解,推薦對象是省級名中醫和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國醫大師」候選人的條件為從事中醫藥臨床工作50年以上,具有主任醫師職稱,臨床經驗豐富,醫術精湛,享有很高聲譽;「國家名中醫」條件為從事中醫藥臨床工作25年以上,具有主任醫師資格,目前仍在臨床一線工作。 滬港合研中藥治更年期症 大公網  2008年1月29日 香港賽馬會中藥研究院、香港中文大學和上海中藥創新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自03年7月開始,合作研發及改良治療更年期綜合症的傳統古方,製出新藥「更舒安顆粒」,去年12月獲得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進行臨床研究。項目主要技術負責人,中文大學生物化學系教授王駿指出,新藥已通過動物測試,證實有效改善實驗老鼠的睡眠時間和減少焦慮情況,同時亦能增加體內雌激素水平,且未見任何副作用。預計2至3年內可完成臨床測試,並考慮與商業機構合作推出。
編譯: Rose Tse, 綜合中醫藥控股有限公司.

更多熱門文章

主題

二零零八年一月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