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學說的應用
五行之間的對應關係
在身體內,肝主疏泄,調暢氣機,就如風在空中自由流動一樣,肝喜柔和暢順環境,亦如萌芽的草木一樣,需要處於不郁不亢的狀態,以發揮其健康的功能。此外,肝功能亦涉及膽及眼睛,透過黃疸病例,可以看到這一關係。黃疸病或肝功能失調患者,常因膽囊排泄受阻,引致眼睛染黃。
在中醫學,利用五行屬性內配五臟,聯繫體內各器官組織,及其生理功能現象,可以探索和闡釋臟腑、組織及其生理功能之間的「生克制化」協調平衡的整體性和統一性。而在外,亦與自然界各事物相聯繫,借以探索和闡釋人體內外環境之間的「生克制化」協調平衡的整體性和統一性。
總之,人體各個臟腑不論是生理現象或者病理現象,都可以用五行概念來具體加以說明。五臟之間生克變化和調,便是生理現象;五臟之間生克制化失調,便是病理現象。任何一臟生太過或者克太過,或者生不及或克不及,都會影響其他臟器而發生疾病。
診斷及治療方面應用
水行歸屬 腎作為五行中之水臟,在體內負責水液代謝,故身體水液失衡是腎功能失常的表現,例如小便失禁等。此外,老年人聽覺出現問題,甚至有耳聾等症狀,可以從腎與耳的關聯了解。耳屬水為腎之官竅,因此是腎氣虛衰表現。
色澤亦可作為腎病的另一癥狀。腎衰竭患者的面色通常變得較深,從西醫角度看,這是由於腎不能發揮排泄代謝廢料及毒素,致血液及體內積存大量有毒物所致。自古以來,中醫已能按照五行相應之色來了解到腎衰竭病情,因為腎和黑色在五行中均屬水,黑色的皮膚對應了腎水的五行之色。另一例子便是恐懼的情緒,恐懼過度的人有時會小便失禁,於是恐懼對應了腎和膀胱,在五行中屬水,這種相互對應關係幫助古人解釋到小便失禁的原因。
如前所述,肝在五行屬木,主疏泄,負責調暢氣機、情志、脾胃功能。從上表中顯示,肝的相應情志為怒,於是盛怒時,肝會受到影響,表現為面色顯得青黯。肝開竅於眼,淚從目出,為肝之液。因此中醫的肝病常表現有暈弦、視矇、流淚等。透過恢復正常的肝功能,眼部情況便能自癒。口味異常變化,亦可反應五臟的狀態。酸味屬肝,若見口中泛酸,多為肝木太旺(肝火犯胃),另肝胃蘊熱,上蒸於口,亦多有口中泛酸。
所謂藥物歸經,就是把藥物作用與人體的五臟六腑、十二經脈的關係結合起來,以說明某種藥物對於某個臟器或經絡起到主要的作用。如藥物作用主要在肝,一般就叫作肝經的藥物;藥物作用主要在肺,一般就叫作肺經的藥物。那如何知道歸屬那一經脈呢? 除了從臨床作用上來觀察歸納之外,主要根據藥物本身的形態、顏色、味道等來加以區分。顏色一般有所謂青、紅、黃、白、黑五色;味道一般有所謂酸、苦、甘、辛、鹹五味。用五行概念來加以歸類歸經就是,青色或酸味的藥物,一般都屬於肝經藥物。
五行生克之闡釋
從前,有一位縣官,由於新官上任,又在治理縣務上,遇到許多困難及挑戰。受著政務的困擾,他感到十分思慮,不久便生起病來。一天,他請了縣內一位名醫來為他治病。那名醫搭一搭他的脈,然後想了一陣。忽然,他生了一個古怪的念頭並說:「縣老爺,恭喜! 恭喜!此為喜脈,是有喜之象,請勿擔心,不久病必自愈。」那縣官聽後,大怒:「啍! 我是好好一個男子,怎生會懷孕,簡直是笑話,快給我滾出去。啍! 豈有此理!」但沒多久,縣官果真如名醫所言痊癒了。 縣官是怎樣給治癒的呢?答案便在於五行生克的作用。按中醫理論,縣官之病屬土,因為思慮的情緒在五行中屬土。過度思慮會傷及五行中屬土的脾臟。而木能克土,故那名醫便故意激怒縣官,讓他以憤怒的情緒(木)去克制並調和那思慮的情緒(土)。透過控制縣官過盛的土,身體得以平衡恢復,疾病得以治療。
五行與健康的生活模式
五行間的相互關係對維持健康的生活模式很有重要。這重要性可體現於不同季節的養生之道。春天是屬木的季節,我們應避免過度的「憤怒」,以維持身體的健康。而在冬天,由於為屬水的季節,身體以「藏」為佳,藏可視為精力及能量的儲存保養,故休息尤為重要。因此在冬天我們應早睡及多休息。時至今日,五行學說的概念有助了解養生之道,而了解五行當中的關係確是讓自然及生命達至平衡與和諧的第一步。
主要參考